2025年07月24日,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细支烟16元浅绿色”等新兴产品在年轻群体中的热度攀升,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及消费者各方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烟草企业正通过包装设计、口味创新及营销策略,试图在严格监管的夹缝中捕捉年轻消费者群体。
在北京市某大型超市的烟草专柜前,记者注意到,一款包装为浅绿色的细支烟格外引人注目。该产品标价为16元,其设计以清新简约风格为主,正面印有淡雅的植物图案,背面则用小字标注了“低焦油含量”等字样。据销售人员介绍,这款产品自今年初上市以来,已成为年轻白领和学生的“新宠”,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时直言“包装好看,价格适中”。
然而,这一现象并未逃过监管部门的眼睛。中国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近年来烟草企业通过“颜值经济”和“健康误导”等手段,试图绕过《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广告法》的限制,向未成年人及年轻人群体渗透。报告特别提到,部分品牌在包装上淡化警示标识,突出“低焦油”“淡口味”等概念,实则并未降低健康风险。
记者随后采访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细支烟16元浅绿色”等低价格、高颜值产品,已纳入重点监控范围。他强调,任何形式的烟草营销都不能以“年轻化”为名,规避法律法规。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国内相关法律,烟草制品包装必须显著标注健康警示,且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任何试图通过包装设计或价格策略吸引年轻人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处罚。
烟草行业内部对此反应不一。某知名烟草品牌的市场总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年轻化是行业趋势,但必须在合规框架内进行。“我们推出浅绿色包装的细支烟,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轻奢’体验的需求,而非刻意针对年轻人。”他补充道,公司已将产品销售数据与年龄验证系统绑定,确保不会违规售烟。
但业内专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表示,烟草企业所谓的“合规”往往流于表面。他指出,16元的定价策略本身就极具迷惑性——这一价格点恰好处于年轻人可承受范围,而“浅绿色”包装则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偏好。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商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这些产品,利用“网红打卡”“限量版”等标签,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烟民。一位22岁的大学生表示,他选择“细支烟16元浅绿色”的原因是“包装看起来很干净,不像传统香烟那么俗气”。而另一位30岁的男性消费者则认为,这类产品“不过是营销噱头,本质还是烟草”。值得注意的是,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发现未成年子女偷偷购买此类产品,理由是“超市店员没问年龄,包装又好看”。
市场行情方面,第三方数据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消费报告》显示,尽管全国烟草销量整体下滑,但“细支烟”和“低焦油”概念产品的市场份额逆势增长。其中,浅绿色包装的细支烟在18-25岁年龄段的渗透率同比上升了12%。报告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烟草企业加大营销力度、优化产品线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始行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日通报了一起案件,某品牌因在电商平台使用“青春款”“新潮”等字眼推广烟草产品,被处以50万元罚款。广东省则要求所有烟草零售点必须安装“青少年无烟环境”标识,并定期接受突击检查。
在法律合规层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指出,当前法律对“年轻化”烟草营销的界定仍存在模糊地带。例如,虽然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但并未明确禁止针对年轻人的设计风格。他建议,未来立法应细化包装设计规范,将“低价格”“高颜值”等特征纳入监管范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消费者对“细支烟16元浅绿色”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消费者认为,成年人有自主选择权,只要产品合法合规,无需过度干预;而更多人则担忧,这类产品可能成为青少年吸烟的“入门级”选择。一位长期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止一次在校园周边看到这类香烟的推广海报,这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不容小觑。”
截至发稿前,记者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起草新的行业自律公约,拟对“年轻化”营销行为划定更明确的红线。而“细支烟16元浅绿色”等产品,则将继续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这场围绕烟草年轻化的讨论,显然还未结束。
标签: 细支烟16元浅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