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烟草行业市场净化行动持续加码,多地监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假烟、走私烟等违法行为,其中“免税中华”成为舆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市场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免税中华真的吗”的辨别要点,仍有部分消费者对免税渠道的香烟存有疑虑,市场净化任务依然艰巨。
上午10时,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市场净化成果。据该局市场监督处处长李明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200余起,其中涉及“免税中华”的案件占比达15%。李明表示:“消费者需明确,正规免税渠道销售的香烟均需符合中国烟草税收标准,任何低于市场价的‘免税中华’都可能是假烟或走私烟,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发布警示,仍有消费者对“免税中华真的吗”的问题感到困惑。朝阳区某烟酒店老板王强告诉记者:“最近有顾客拿着手机图片问我,说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免税中华’只卖280元一条,比市场价便宜近一半,问我能不能验真伪。”王强坦言,自己只能通过查看防伪标识进行初步判断,但消费者往往对假标识技术手段缺乏了解。
中国烟草协会法律顾问张文涛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未经过海关和烟草专卖局双重备案的香烟均属非法流通。张文涛指出:“消费者若遇到‘免税中华真的吗’的疑问,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查询真伪,或拨打12313举报电话。”
与此同时,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也加大了打击走私烟力度。上海市海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已查获走私香烟案件23起,涉案金额超500万元。其中,不乏以“免税”为名的走私香烟。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支队长陈刚表示:“走私烟不仅逃避税收,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切勿贪图便宜购买。”
记者在广州市天河区走访时,一位姓林的烟民向记者展示了其购买的“免税中华”,售价仅为200元一条。该烟民坦言:“虽然价格诱人,但拆开后发现烟丝颜色异常,且包装印刷粗糙,怀疑是假烟。”他补充道:“以后再遇到‘免税中华真的吗’的问题,我会直接拒绝购买。”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了解到,2025年国产香烟价格整体平稳,但部分品牌因原料成本上涨出现小幅调价。例如,中华(硬)零售价稳定在650元/条,而利群(软)因原料调整,部分地区上调至220元/包。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芳指出:“市场净化与价格稳定相辅相成,只有杜绝假烟、走私烟,才能保障合法渠道的正常利润。”
记者还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关于“免税中华真的吗”的讨论热度不减。在某电商平台,一款标注“免税渠道”的中华香烟月销量超过500条,但评论区已有消费者质疑其真伪。一位购买者写道:“收到货后包装有划痕,怀疑是二手烟改包装。”平台客服回应称,已将该商家列入重点监控名单。
针对市场净化行动,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赵磊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作,完善“互联网+监管”模式。赵磊透露:“我们正在研发全国统一的烟草产品追溯系统,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全流程信息,从根本上解决‘免税中华真的吗’的辨别难题。”
在云南昆明,记者跟随当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行动中,执法人员在一处地下仓库查获假冒“免税中华”1,200条,涉案金额约80万元。仓库负责人交代,这些香烟通过东南亚走私入境,再冒充免税产品销售。执法人员当场销毁了全部假烟,并依法对仓库进行查封。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孙阳表示:“无论真伪,吸烟有害健康,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消费者主动远离烟草。”不过他也承认,在现有环境下,市场净化仍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多地市场未发现大规模销售“免税中华”的现象,但个别烟酒店仍有零星问询。一位姓张的消费者表示:“现在知道‘免税中华真的吗’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宁愿多花点钱买正规渠道的香烟,也不贪图便宜吃大亏。”
标签: 免税中华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