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政策持续收紧,我国烟草市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今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但与此同时,各地控烟力度加码,尤其是对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趋严,引发了行业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注意到,传统卷烟柜台旁的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专柜已被大幅缩减。据柜台工作人员介绍,自2024年底国家烟草局出台《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版)》后,不少品牌已暂停线上销售,线下门店也在逐步清理库存。“现在来买爆珠烟的顾客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爆珠应该怎么吸’,很多年轻人第一次尝试时不知道要深吸才能让爆珠破裂,释放风味。”该工作人员补充道。
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控烟协会副会长张先生,他强调:“最新政策不仅要求电子烟尼古丁含量不得高于20mg/ml,还规定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必须增加图形警示,覆盖面积不得小于包装可见部分的50%。这些措施预计将使青少年吸烟率进一步下降。”然而,行业分析师王女士则指出,政策收紧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灰色市场”或代购渠道,反而增加监管难度。
在上海烟草集团位于浦东的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企业已投入5亿元改造生产线,以适应《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新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员透露:“新规要求每盒烟必须植入唯一电子追溯码,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挑战。不过,像‘双喜’、‘红塔山’等主品牌已经开始试点,消费者扫描包装就能查看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
在消费者层面,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25岁的互联网从业者李先生说:“我最近改抽了某品牌的爆珠烟,价格在45-50元/包,‘爆珠应该怎么吸’确实需要技巧,但确实比传统烟柔和些。”而52岁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则表示:“现在好烟越来越贵,一包中华要80元,我们这种老烟民只能转抽些便宜的品牌。”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巨头动向也备受关注。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菲莫国际)今日发布声明称,其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合规销售仍在正常进行,但已暂停向非合规渠道供货。该公司亚太区负责人在邮件回复中称:“我们正积极配合中国监管要求,未来可能推出符合中国标准的低焦油产品。”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烟草事务律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修订后的实施细则将于下月生效,其中对‘电子烟代烟产品’的定义将更明确,这将直接影响包括爆珠烟在内的所有新型烟草制品市场。企业若不提前做好合规准备,可能面临高达货值3倍的罚款。”
行业专家座谈会上传来不同声音。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赵教授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烟草税利仍是地方财政重要来源,政策调整需平衡公共卫生与经济利益。”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官员则强调:“根据WHO最新报告,中国若能将15-24岁人群电子烟使用率控制在5%以下,每年可减少约12万过早死亡病例。”
在零售终端,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尽管政策趋严,但一些主打“草本混合”概念的烟草替代品开始悄然出现。在广州天河城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店主展示了两种新型产品:“这种69元的草本爆珠烟不含尼古丁,但很多老顾客还是会问‘爆珠应该怎么吸’,可见消费习惯的惯性有多强。”
当日收盘时,A股烟草板块整体呈现分化走势,中国烟草旗下上市公司云南白药(000538)微涨0.3%,而电子烟概念股雾芯科技(RPMI)在纳斯达克下跌1.2%。券商研报指出,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烟草行业将形成“传统烟稳、新型烟严、替代品兴”的市场格局。
随着傍晚第一缕暮色降临,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烟草专卖店陆续打烊。一位刚购入两包软包中华(单价65元)的顾客对记者说:“管得再严,该抽的还是得抽。只是希望政策能更人性化些,比如能不能规定个吸烟专区,而不是一刀切。”这番话或许代表了当下中国烟草消费者复杂的心态——在日益严格的监管与难以割舍的习惯之间,寻找着微妙的平衡。
标签: 爆珠应该怎么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