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烟草行业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尤其以低价烟市场的供需变化最为显著。据多家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近期“白龙烟”等低价品牌在部分地区的销量出现异常增长,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低价白龙烟在哪买”成为不少烟民和零售商的口头禅,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市场监管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酒店,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透露,近两周“白龙烟”的进货量明显增加,尤其是20元以下的低价档位。“现在很多老顾客点名要买白龙,说别的地方买不到了。”王先生坦言,虽然利润不高,但低价烟的需求量确实在上升。记者注意到,该店的白龙烟售价为18元/包,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但库存周转速度加快。这一现象并非个案,在河北、河南等传统烟草消费大省,类似情况更为普遍。
烟草行业专家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低价烟市场的波动与多地实施的“控烟升级”政策密切相关。2025年最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各级烟草专卖局需加强对低价烟市场的监管,禁止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刺激消费。然而,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灰色地带”。李教授解释道:“一些零售商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避开监管,导致低价烟在部分区域供不应求。”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线上渠道成为低价烟流通的重要途径。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有卖家以“代购”名义兜售白龙烟,价格低至15元/包,且明确标注“同城自提”。对此,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联合网信办对涉烟非法交易开展专项打击,但消费者辨识难度较大。“低价白龙烟在哪买”的疑问,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话题,进一步加剧了非法渠道的活跃度。
消费者群体的分化态度也值得关注。老烟民刘先生(化名)对记者表示:“现在20元以下的烟越来越难买,只能托老家亲戚寄过来。”而年轻消费者张女士则认为:“年轻人抽烟本就少,高价烟反而让吸烟行为显得更‘酷’。”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消费群体对烟草政策的适应程度不同。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补充条款,将烟草售卖年龄验证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身份证”双重核验,间接影响了低价烟的流通范围。
从行业数据来看,低价烟市场占比虽小,但波动性较强。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二季度报告显示,20元以下档位卷烟销量同比下降3.2%,但利润率上升0.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与烟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有关。例如,某省级烟草公司今年上半年推出“白龙二代”,价格上调至22元/包,试图将消费群体向中档烟转移。
监管层面也在持续发力。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加强低价烟市场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烟草部门建立“进销存”全程追溯系统,对20元以下档位卷烟实施重点监控。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系统已在试点城市运行,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系统可自动预警。
与此同时,烟草替代品市场迎来新机遇。电子烟、加热不燃烧产品等在年轻群体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某国际烟草巨头在华子公司市场总监表示:“传统低价烟的萎缩,为新型烟草产品腾出空间。但前提是相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明确。”
回到市场一线,记者在上海市某大型超市发现,白龙烟的货架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健康提示”海报。超市负责人解释:“这是响应市控烟办要求,所有低价烟下架整改。”然而,在周边居民区,仍有小卖部继续售卖白龙烟,价格保持在17元/包。这种“明堵暗疏”的现象,让“低价白龙烟在哪买”的疑问更加复杂。
多位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控烟目标的推进,低价烟市场将面临更严格的调控。但短期来看,供需矛盾仍将持续。消费者孙先生(化名)的抱怨颇具代表性:“政策是好政策,但突然断了低价烟的供应,确实不现实。”
在走访结束前,记者再次尝试搜索“低价白龙烟在哪买”,发现百度贴吧、微信群等平台仍有相关信息流传。烟草行业专家陈博士提醒公众:“购买低价烟务必通过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同时要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这一提醒,或许是对当前低价烟市场乱象最中肯的注脚。
标签: 低价白龙烟在哪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