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全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监管政策动态,各地市场秩序与合规经营成为监管重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流通等问题,监管部门正通过技术手段与线下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整治力度。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1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零售渠道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该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烟草零售终端必须安装电子监管码系统,实现“一物一码”全程追溯。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发现,大型连锁便利店已基本完成设备升级,但部分中小零售户仍存在抵触情绪。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李明表示:“新规实施后,我们通过大数据筛查,已发现20余家未按时安装系统的商户,目前已全部立案查处。”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高端烟品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数据显示,五月份“中华”硬盒(软包)批发价从每条1350元降至1280元,而“利群”新版(硬)则从每条320元上涨至335元。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分析称,这一现象与消费税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南方市场,“双喜”(硬经典)因包装升级,单条价格首次突破290元大关。
地方监管动态中,江西省烟草专卖局于7月18日召开全省烟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会议。会议透露,今年上半年全省查获各类涉烟违法案件523起,其中南昌市占比达18%。当被问及“南昌有啥烟”这一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时,南昌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科负责人表示:“南昌市场以‘井冈山’系列为主打,同时‘黄山’(红方印)和‘红塔山’(经典1956)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目前正通过‘扫码购烟’等数字化手段加强市场监管。”
记者在南昌市八一广场周边随机采访发现,消费者对烟草监管态度呈现两极分化。市民王先生坦言:“现在买烟都得实名登记,有点麻烦,但确实能减少孩子买烟的机会。”而另一位烟民则抱怨:“‘扫码购’系统经常出错,而且有些小卖部不配合,最后还得去烟草专卖点排队。”
业内专家对当前监管形势作出点评。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指出:“电子监管码系统虽提高了监管效率,但需警惕数据安全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在技术升级的同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中国烟草总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伟则认为:“当前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部分合法商户因合规成本过高而减少库存,反而给了非法渠道可乘之机。”
在国际市场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23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8.7%。这一数据引发国内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期已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统一监管体系,要求所有电子烟销售点必须与烟草制品零售点保持200米以上距离。
消费者评价方面,多位受访者表示对烟草广告限制表示理解。在广州天河区某写字楼工作的陈女士说:“以前地铁站到处是烟盒广告,现在看不到了,感觉更清爽。”但也有人反映:“烟价涨得太快,一包‘红双喜’从10块涨到12块,对低收入人群压力不小。”
针对近期市场热点,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身份的受访者。烟草零售户张某表示:“新规实施后,我们每天要上传三次销售数据,工作量翻倍,但罚款更严了,不得不做。”某高校学生则透露:“同学中通过外卖平台买烟的现象很普遍,但听说现在平台也在查,最近买烟更难了。”而长期从事烟草研究的学者则指出:“当前监管重点应从‘堵’转向‘疏’,通过合理布局零售点、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实现‘控而不死’。”
在合规与法律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施行,其中新增“零售户信用评价”条款,将违法记录与许可证续期直接挂钩。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已率先试点,对信用等级为D级的商户暂停供货。业内律师强调:“这一变化意味着烟草经营已进入‘信用时代’,商户必须将合规经营作为基本准则。”
最后回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记者再次探访南昌市场发现,尽管监管趋严,但“南昌有啥烟”的答案并未改变——本地品牌“井冈山”系列仍占据主导,外来品牌中“黄山”和“红塔山”表现稳健。南昌市烟草专卖局人士透露:“接下来还将针对网络售烟、自动售烟机等新型渠道开展专项治理,预计全年市场秩序将持续改善。”
标签: 南昌有啥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