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消费迁移现象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烟草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升级趋势,高端卷烟和特色细支烟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5%,而传统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下滑。这一现象与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行的“减量提质”政策不谋而合,也反映了消费者对烟草产品品质和体验要求的提升。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烟酒店内,店主李明(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店内销量排名靠前的几款新品。他指着货架上的一款“利群·阳光海岸”细支烟说:“这款烟现在卖得特别火,很多年轻顾客一进门就问‘哪种烟好看又好抽’,这款因为包装设计有沙滩元素,加上口感清爽,正好符合他们的喜好。”据李明透露,这款产品单盒零售价约6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元,但销量并未受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表现在产品形态和营销方式的创新上。上海烟草集团推出的“牡丹(金细支)”系列,采用全新的包装设计语言,将传统牡丹元素与现代简约风格结合,单盒售价从45元提升至55元,上市三个月销量已突破200万条。行业分析师王建军(化名)指出:“这种消费迁移现象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与监管政策引导有关。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最新修订版,未来烟草产品将更加注重减害技术和品质提升。”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15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全国烟草市场秩序持续向好,非法流通卷烟占比降至历史最低的1.8%。报告特别提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天价烟’和虚假宣传的整治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开发更多符合健康理念的产品。”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处处长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探索建立更科学的烟草产品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销量,更要看产品的合规性和减害性能。”
消费者心态的变化是推动消费迁移的核心动力。在广州市天河城附近的一家写字楼里,30岁的金融从业者陈女士(化名)告诉记者:“我现在宁愿少抽几支,也要选那些包装设计得有品位、抽起来又顺口的烟。最近换了一款‘双喜(硬经典1956)’的升级版,单盒68元,但包装复古有质感,味道也醇和很多。”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年轻烟民群体中尤为明显。据尼尔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18-35岁的消费者中,有62%会优先考虑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故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不过,消费升级并非一帆风顺。在成都某烟酒店,店主老刘(化名)向记者抱怨:“现在高端烟卖得确实好,但我们也面临两难:一方面,很多老顾客因为价格上涨流失了;另一方面,新品牌太多,消费者总在问‘哪种烟好看又好抽’,但真正能形成长期忠诚度的产品并不多。”这种困境在三四线城市尤为突出。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区域市场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东部沿海地区高端卷烟渗透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仅提升0.7个百分点,消费分层现象日益明显。
在产品创新方面,电子烟的规范管理也间接影响了传统卷烟市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要求,电子烟产品包装必须标注“电子烟有害健康”等警示语。这一规定促使部分消费者回流至传统卷烟市场,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传统卷烟的健康关注度。云南中烟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强表示:“我们正在研发更多具有减害特性的产品,比如采用特殊滤嘴和优化烟丝配方的新一代卷烟,这些产品未来可能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从法律合规角度看,新修订的《广告法》对烟草营销的限制更加严格。北京市律师协会广告与传媒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明(化名)分析:“现在烟草企业更多通过产品命名、包装设计和终端陈列来传递品牌价值,比如‘南京(十二钗)’系列就巧妙运用了文化符号,既符合规定又吸引了目标消费群体。”这种合规创新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展望下半年,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消费迁移趋势将持续。但价格因素仍将是关键变量。在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者坦言:“虽然喜欢新出的那些设计好看的烟,但一盒60多元确实有点贵。如果能有35-45元档位的好产品就完美了。”这种声音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普通消费者的心声,也为烟草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2025年的烟草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消费迁移不仅是价格和品类的简单变化,更是消费者价值观、生活方式与监管政策共同作用下的市场进化。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品牌能够准确把握“好看又好抽”的平衡点,哪些企业能够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路径,将决定它们在未来市场中的位置。而这场变革的最终结果,也将影响整个烟草行业的长期发展格局。
标签: 哪种烟好看又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