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配额调整政策的正式落地,国内香烟市场迎来新一轮震荡。上午10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即日起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卷烟生产、调拨和销售配额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点压缩低焦油、细支烟等非主流品类产量,同时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此次调整的核心依据是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21-2030年)》中期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但35岁以下年轻群体尝试吸烟比例仍高达12.7%,其中细支烟和电子烟的替代效应成为监管难点。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王建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此次配额调整并非简单的总量控制,而是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精准调控。我们测算显示,每压缩1%的低焦油产品配额,可减少约0.5%的青少年吸烟率。”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调整政策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内,多地批发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在上海烟草集团所属的东方烟草网,记者看到“中华(硬)”批发价从每条460元(10包)上调至480元,“利群(新版)”从每条260元下调至240元。一位不愿具名的批发商透露:“香烟一条是几包这个问题现在得看具体品牌,比如南京(炫彩)是20包一盒的异形包装,价格却和常规10包装持平。”
在零售终端,北京朝阳区一家烟酒店的老板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进货记录:“政策出台前,我们每周要进8条双喜(经典)和5条玉溪(软),现在配额收紧后,只能拿3条双喜,但玉溪可以增加到7条。香烟一条是几包这个计算方式现在更重要了,因为不同品牌条包规格差异很大。”记者注意到,店内张贴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上,新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正案摘要格外醒目,其中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任何类型卷烟”的条款字体加粗显示。
多位业内专家对此次调整持不同看法。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李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国际经验看,配额调整是控烟政策的有效手段,但需要配套税收政策协同。比如澳大利亚将细支烟税率提高30%,同时限制产量,效果显著。”而北京烟草商业协会秘书长赵女士则认为:“当前问题在于执行层面,我们调研发现,部分省份存在‘配额转包’现象,即A省将低焦油产品配额以高价转让给B省,形成新的利益链条。”
在消费者端,反馈呈现两极分化。35岁的程序员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手机里的电子烟和细支烟对比图:“我尝试过很多品牌,现在政策限制细支烟后,我改抽普通硬包了。香烟一条是几包这个细节对我影响不大,关键是口味和价格。”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杭州某高校读大二的王同学表示:“我们宿舍有三人抽烟,最近都转向购买越南进口的‘双喜’,虽然要花20元一包,但至少能买到。学校附近的烟摊老板说这是灰色渠道,但没办法。”
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调整涉及《烟草专卖法》第十四条“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的计划,超计划、超 quota 生产烟草制品”的细化执行。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专业委员会的孙律师指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可能从过去的‘假烟’转向‘买不到指定烟’,这需要烟草部门提前做好应急预案。”记者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采访时,法官透露该院已受理3起因配额调整引发的合同纠纷案,涉及金额超过200万元。
国际报道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表声明称:“中国此次调整与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精神一致,但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包装标识的规范,特别是健康警示语的覆盖面积。”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驻华首席代表在给记者的书面回复中提到:“中国市场的变化正在重塑亚洲烟草版图,我们预计到2026年,中日韩三地烟草市场将形成新的价格梯度。”
傍晚时分,记者走访广州白云区一家24小时便利店,收银员小陈正忙着整理货架:“今天最畅销的是‘双喜(硬)’,卖了32条。香烟一条是几包?我们店卖的基本都是10包装,但有个老顾客特意问过20包装的有没有,说以前部队里都是这样卖的。”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货源不稳定时,小陈笑着说:“我们和烟草公司签了协议,每天下午3点有专人配送,就算最紧俏的‘芙蓉王’也能保证有2条。”
随着夜幕降临,这场由配额调整引发的市场变革仍在继续。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从法律规范到市场博弈,烟草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结构性重塑。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坚定回应。”而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牵动着“香烟一条是几包”背后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民生考量。
标签: 香烟一条是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