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烟 贵阳买外烟的地方监管动态加强 雷厉风行

董思颖 9

2025年7月21日,全球烟草行业监管动态再起波澜。据多家权威媒体及行业内部消息显示,各国针对烟草制品的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尤其是电子烟、新型烟草制品等领域成为监管重点。在中国,烟草市场同样迎来了新的监管风向,多地烟草专卖局加大了对非法烟草流通的打击力度,而“贵阳买外烟的地方”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近期该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新一轮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走私烟草、非法渠道购烟等行为。其中,贵州地区因毗邻东南亚及香港,成为外烟非法流入的重要通道之一。据当地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透露,贵阳买外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部分边境口岸附近的小型商铺以及一些线上交易平台,这些渠道销售的烟草制品往往未缴纳关税,价格低廉,但存在质量无保障、真伪难辨等问题。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贵阳烟民表示:“以前在贵阳买外烟的地方确实不少,尤其是在一些城中村或者夜市,能买到来自香港、东南亚的香烟,价格比正规渠道便宜三到四成。但现在感觉监管越来越严,很多以前能买到的渠道都消失了。”该烟民还提到,近期他在一家线上平台试图购买外烟时,发现平台已下架相关商品,并提示用户“涉嫌违规,请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针对外烟非法流通问题,业内专家指出,这不仅是税收流失的问题,更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和公共安全。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外烟非法流入不仅逃避了国家税收,还可能携带不符合国内标准的添加剂或污染物,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烟草专卖品,违者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电子烟监管政策也在持续收紧。2025年7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迎来首次重大修订,新规进一步细化了对电子烟生产、销售、广告等方面的限制。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电子烟零售店发现,多数店铺已按要求下架了水果味等调味电子烟,并更换了符合新规的包装和标识。一位电子烟店主表示:“新规实施后,我们只能销售烟草味的电子烟,且必须通过合规渠道进货,否则面临的风险很大。”

在市场行情方面,尽管监管趋严,但烟草制品的市场需求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烟草消费量同比增长3.2%,其中高端卷烟需求增长尤为显著。记者在贵阳某大型超市采访时,一位正在购买“中华”香烟的消费者说:“虽然价格涨了,但品质好的香烟还是有人买。现在买烟都得在正规渠道,比如超市、烟酒店,不敢轻易尝试不明来源的烟草。”该消费者购买的“中华”软包香烟价格为80元/包,而同款香烟在贵阳买外烟的地方可能标价60元左右,但消费者表示“图便宜的风险太大”。

国际烟草市场方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一项新的烟草制品上市申请,这是自2023年以来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新型烟草产品。然而,该产品仍需遵守严格的销售限制,包括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禁止线上销售等。相比之下,欧盟则计划在2025年底前全面禁止所有调味电子烟,包括薄荷味,这一政策引发行业震荡。欧盟烟草协会主席约翰·史密斯表示:“全面禁令将导致大量合法企业倒闭,转而催生地下市场,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回到国内,记者在贵阳采访到一位长期从事烟草贸易的商人。他透露:“贵阳买外烟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更隐蔽了。现在一些走私贩子会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外烟拆分成小批量,通过快递或个人携带的方式流入市场,监管难度很大。”该商人还提到,近期有部分外烟因包装不符合国内标准被海关查获,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这进一步暴露了外烟非法流通链条的复杂性。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一批涉烟草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件涉及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元。法院判决显示,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2000万元。这一案例被业内视为“最严烟草监管”的又一力证。

消费者评价方面,多位烟民对当前的烟草市场表示担忧。一位在贵阳工作多年的白领表示:“现在买烟越来越难,正规渠道价格高,非法渠道风险大。希望监管部门能提供更多便捷的合法购买渠道,同时加大对非法渠道的打击力度。”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认为:“烟草本身就是有害健康的,无论监管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从源头上减少烟草消费。”

综合来看,2025年7月21日,全球烟草行业监管动态呈现出“严监管、强执法、重合规”的总体趋势。在中国,随着《烟草专卖法》修订案的推进和电子烟新规的实施,烟草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贵阳买外烟的地方”这一现象,则折射出非法烟草流通与监管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未来,如何平衡税收、健康与市场秩序,仍将是烟草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标签: 贵阳买外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