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标准的持续更新,最新版《烟草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本次标准更新聚焦产品安全、生产流程及市场规范三大核心领域,其中多项指标直接关联消费者体验与品牌竞争力。在杭州,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时发现,利群香烟、中华香烟等主流品牌已同步调整包装标识,新规执行力度可见一斑。
“这次更新最直观的变化是包装上的‘健康警示语’面积扩大了30%。”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监管处处长王磊向记者介绍,新规要求所有卷烟产品必须在包装正面显著位置标注完整的健康风险提示,同时禁止使用“低焦油”“淡味”等误导性描述。记者注意到,利群香烟(新版)的包装上,原有的“柔和”字样已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的完整警示语。
在产品配方层面,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卷烟抽检报告》显示,包括利群香烟在内的23个品牌被要求优化添加剂使用标准。报告指出,利群香烟口感排名虽仍居行业前列,但新规对其香精香料添加量提出更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了部分消费者对其“经典醇和”口感的认知。“以前抽利群总觉得有种独特的麦香,现在好像淡了点。”在杭州武林广场的烟民李先生坦言,尽管口感微调,但更健康的配方仍是趋势。
市场行情方面,新标准对产品定价体系产生连锁反应。据华泰证券发布的烟草行业周报,利群香烟(休闲细支)价格从原价的88元/条上调至92元/条,而中华(硬)则维持450元/条不变,但销售渠道管控更为严格。上海烟草集团市场分析师张明指出:“标准趋严背景下,品牌溢价能力强的产品反而能维持价格稳定,利群香烟口感排名虽受影响,但凭借市场基础仍能保持中端市场主导地位。”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时发现,对于新规的解读存在分歧。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强认为:“此次更新是‘双轨制’监管的延续,既通过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又通过市场规则压缩违规空间。”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律师则强调,新规中新增的“电子追溯码”要求,意味着每条卷烟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可追溯,这直接倒逼中小企业调整经营策略。
消费者端反馈呈现两极分化。在成都太古里附近,一位不愿具名的年轻消费者表示:“利群香烟口感排名下降后,我转而尝试了更小众的云烟(软精品),毕竟新规后所有品牌都在调整。”相反,资深烟民赵师傅(化名)认为:“标准更新是好事,虽然利群的味道变了,但至少知道添加剂少了,心理负担轻了。”
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对进口烟草的影响尤为显著。据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韩国进口卷烟因未能通过新配方检测,在华市场份额下降15%。广州市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本地市场利群香烟口感排名虽受冲击,但凭借国产品牌的适应能力,销量仍逆势增长2.3%。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外资品牌已启动配方调整预案,预计最快将在下个月推出符合新规的产品线。
在山东滕州,记者发现当地烟草公司正组织零售户培训会,重点解读新规中的“最小销售单元”规定。该规定要求,所有单包价格超过50元的卷烟必须配备独立防伪包装,并标注“禁止拆包零售”字样。滕州烟草分公司经理孙伟表示:“这对利群香烟这类价格在70-100元区间的品牌是双重考验,既要保证口感,又要符合包装要求,市场竞争将更激烈。”
当日下午,记者致电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次标准更新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后的重要调整,后续还将根据《健康中国2030》目标,逐步推进减害技术升级。”与此同时,多家烟草企业已公开表示将投入研发,其中浙江中烟透露,其与中科院合作的“低温非燃烧”技术已进入小批量测试阶段,或将成为新标准下的差异化竞争突破口。
在郑州二七广场,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消费者中,6人表示“会继续选择利群香烟”,理由是“虽然口感有变化,但价格和购买便利性仍是主要考虑因素”。而一位长期研究烟草消费趋势的独立分析师则指出:“新标准下,品牌忠诚度将重新洗牌,利群香烟口感排名的变化,恰恰反映了行业从‘口味导向’向‘健康与口味平衡’的转型。”
标签: 利群香烟口感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