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随着烟草行业渠道变革的深入推进,国内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当日,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出现“双喜烟软包”等热销品牌供应紧张现象,引发行业与消费者关注。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发现,部分区域卷烟批发环节已开始执行新的配额制度,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博弈愈发明显。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渠道改革指导意见》显示,今年下半年起,烟草行业将全面推行“批发+零售”双轨并行模式,要求各地烟草公司逐步压缩线下批发占比,转向线上平台与合规零售终端协同供货。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我们正在试点‘电子配额’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动态调整‘双喜烟软包’(售价68元/包)等热销品的供应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变革对零售终端的影响尤为直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金叶便利店”店主王女士表示:“以前每天能拿到50条‘双喜烟软包’,现在每周只配给30条,很多老顾客都反映买不到。”而上海市静安区一家大型商场的烟酒专柜则已开始接受线上预约下单,消费者需提前24小时通过“中国烟草”APP提交购买申请,记者实测发现,该系统对“双喜烟软包”等限价品牌设置了每人每月2条的购买上限。
行业专家对这一变革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指出:“渠道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体外循环’问题,过去部分商家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导致税收流失和市场监管难度加大。现在‘双喜烟软包’等品牌纳入电子追溯系统后,每包烟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都可追溯,预计到2026年,全国合规零售终端占比将提升至90%以上。”
然而,变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广东某地级市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7月以来因系统故障导致的“双喜烟软包”断供事件发生12起,当地消费者张先生抱怨道:“我特意开车跑了两家便利店,最后在APP上抢到一条,但操作太复杂,不如以前直接付款拿货方便。”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显示,有23%的受访者对新的购买流程表示“不适应”。
在政策执行层面,各地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记者注意到,7月1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了5起跨省非法运输卷烟案件,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其中不乏“双喜烟软包”等品牌。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陈华表示:“我们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了‘烟草流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卫星定位和大数据分析,已精准锁定7条非法运输路线。”
与此同时,烟草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变革。记者在广东佛山五叶神集团生产基地看到,新上线的智能分拣线已实现“双喜烟软包”等主流产品100%扫码入库,该集团市场总监黄磊介绍:“我们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发了‘烟草云仓’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每包烟的合规流转。”
在消费者端,市场分化现象日益明显。资深烟民刘先生(化名)告诉记者:“现在买‘双喜烟软包’(68元/包)得算好日子,月初抢不到,月底又怕断货,还不如买些小众品牌。”而年轻消费者则更倾向于合规渠道的增值服务,北京某高校学生小李表示:“虽然现在买烟要实名认证,但积分能换购电子烟,我觉得挺划算。”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巨头对国内渠道变革反应迅速。菲莫国际(中国)通过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将严格遵守中国烟草法规,计划将‘万宝路’(软包,国内售价75元/包)等品牌的线上销售比例提升至40%。”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国际品牌已将渠道合规视为未来在华发展的核心指标。
在政策落地层面,记者注意到《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拟增加“禁止通过非正规渠道代购卷烟”等条款。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律顾问赵律师指出:“新规将明确消费者在明知是非法渠道购买烟草制品时,同样可能面临罚款,这将从根本上切断黑市需求。”
截至发稿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网站显示,全国已有超过30万家零售终端完成新系统对接,其中“双喜烟软包”等品牌通过合规渠道的销售额占比已达78%。但多位业内人士坦言,渠道变革是一场“持久战”,未来三年内,随着“一店一码”制度的全面实施,烟草行业的渠道格局还将继续演变。
标签: 双喜烟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