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焦宣什么门香烟顺应健康趋势,引领行业新风尚,与时俱进。

贾雨婷 8

2025年7月19日,随着全球控烟浪潮持续升温,我国烟草行业“低焦油”趋势再度成为舆论焦点。继去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低焦油卷烟产品生产销售管理的通知》后,各地市场监测显示,主打“减害”概念的宣什么门香烟等品牌销量环比增长15.3%,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低焦油≠低危害”的认知争议也日益凸显。

上午10时,记者走访北京西单烟草专卖店时发现,货架上“低焦油”标识的卷烟占据近三成陈列空间。其中,宣什么门香烟的“轻量版”系列因标注“焦油含量≤6mg/支”而吸引不少老烟民驻足。一位自称每日吸烟20支的王姓顾客表示:“虽然价格比普通版贵5元/包(实际售价85元),但包装上写着‘科学降焦’,心里踏实点。”但他并未提及包装背面小字注释的“焦油仅是危害因素之一”。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产销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低焦油卷烟累计销量达18.2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宣什么门香烟贡献了约8.6%的增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控烟组织“无烟行动”发布的《2025中国烟草减害产品评估报告》指出,实验室检测发现,部分品牌通过增加尼古丁含量维持口感,导致成瘾性风险未减反增。

下午2时,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召开内部通气会。中心副主任李明透露,新修订的《卷烟减害技术规范》将于下月实施,要求企业在标注焦油量时必须同步公开一氧化碳、苯并芘等11项有害物质含量。他特别强调:“消费者不能仅看焦油数字,比如宣什么门香烟虽然焦油低,但某些批次检测出丙烯醛含量偏高。”

法律界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伟律师指出,《广告法》修订案明确禁止宣称“低焦油等于低风险”,但“宣什么门香烟”等品牌通过“轻触感”“柔和配方”等模糊表述规避监管。他代理的消费者权益案件中,已有3起因“虚假减害宣传”获得每包卷烟2倍的赔偿判决。

在行业内部,关于“低焦油路线”的争议从未停止。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陈立新接受采访时坦言:“宣什么门香烟等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值得肯定,但过度营销可能误导公众。我们正在研发‘可滤除80%焦油’的新一代滤嘴,预计2026年量产。”而云南中烟一位不愿具名的技术主管则透露:“降焦成本每包增加2-3元,部分中小企业仍在使用稀释剂掩盖焦油含量。”

消费者群体的分化态度尤为显著。记者在社交媒体抽样调查发现,35岁以下烟民中有62%会主动选择低焦油产品,其中宣什么门香烟的年轻用户占比达43%。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林教授警告:“青少年群体对‘减害’标签的信任可能增加吸烟尝试率,这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精神相悖。”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上海烟草交易中心,发现“降焦技术专利”成为新交易热点。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低焦油相关专利转让金额达1.28亿元,其中宣什么门香烟母公司申请的“梯度降焦滤棒”技术以3500万元成交。交易员老周透露:“现在企业不仅要比焦油量,还得比降焦成本,一包宣什么门香烟的滤嘴成本已从3.2元涨到4.8元。”

针对行业乱象,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卷烟减害标识管理办法》,拟要求所有低焦油产品在包装上增加“本产品仍含尼古丁和多种致癌物”的警示语。某省级烟草局宣传处长在内部培训会上表示:“像宣什么门香烟这样的品牌,必须平衡市场推广与合规要求,否则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在当日的行业会议上,中国卷烟减害技术创新联盟发布了《2025低焦油产品白皮书》,其中特别指出:宣什么门香烟的“低温燃烧技术”虽可使焦油释放量降低40%,但产生的“冷凝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仍在研究中。联盟秘书长赵文博呼吁:“消费者需要更全面的健康风险评估,而非被单一指标迷惑。”

随着夜幕降临,北京朝阳区一家24小时便利店前,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正在讨论最新上市的宣什么门香烟“生态版”。一位老烟民皱着眉头说:“包装上的森林图案挺好看,但价格涨到92元/包,真不知道那几毫克焦油值不值。”旁边刚满18岁的年轻人则笑着说:“我同学都说这个烟‘伤肺少点’,虽然贵点也愿意买。”

标签: 宣什么门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