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品鉴送人买什么烟市场升温,方兴未艾

瞿思瑶 7

2025年7月18日,烟草行业迎来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市场动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多家烟草专卖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消费者纷纷咨询“送人买什么烟”的最佳选择。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烟草税调整”政策的逐步落地,高端烟价格再次调整,其中“中华(硬)”价格已升至85元/包,“玉溪(软)”则稳定在55元/包,而“利群(软)”等中端品牌因性价比优势成为送礼新宠。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8%,反映出行业利润率承压。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烟草行业合规经营指引》强调,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和传统卷烟,并要求所有零售终端安装“人脸识别”监控系统。一位北京朝阳区的烟草零售商告诉记者:“现在进店扫码、人脸识别是标配,一天要提醒三四十次,但消费者对隐私问题的担忧也在增加。”

在产品创新方面,行业巨头纷纷布局“低焦油”和“减害”技术。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的“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北京、广州等城市试点推广,单盒售价达120元,但市场接受度仍不理想。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指出:“消费者对‘减害’概念存疑,监管政策也未明确其是否属于烟草制品,市场教育成本很高。”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张先生表示:“送人买什么烟?现在中华太贵,我给客户送‘双喜(硬经典)’55元/包,比中华便宜但面子足够。”而40岁的李女士则吐槽:“女儿学校门口的便利店被查了三次,现在买包‘南京(红)’(48元/包)都得绕路。”

与此同时,电子烟监管趋严引发行业震荡。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子烟出口额同比下降22%,多家代工企业裁员。深圳一家电子烟工厂负责人透露:“欧盟新规要求每盒电子烟标注‘尼古丁含量’,相当于给产品上了枷锁。”

法律合规层面,《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拟将“电子烟生产纳入许可证管理”。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律师表示:“这次修订将填补电子烟监管空白,但执行难度大,特别是网络销售渠道。”

市场行情方面,二线城市出现“高端烟下沉”现象。记者在成都发现,“芙蓉王(硬)”60元/包的销量同比增15%,而“白沙(软)”35元/包因价格优势成为工薪族自吸首选。一位烟民在社交平台发帖:“送人买什么烟?现在送‘黄鹤楼(软蓝)’(65元/包)比送中华更显品味。”

国际市场,泰国禁止所有烟草广告后,当地华人社区开始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中国产“娇子(软)”等品牌。某跨境电商负责人透露:“通过香港转运的卷烟,‘中华’要加价20%,但仍有稳定需求。”

烟草行业分析师刘明指出:“2025年的市场分化明显,高端烟因税收政策承压,中端烟凭借性价比和礼品属性崛起。未来两年,‘健康烟草’概念可能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一位60岁的老烟民:“送人买什么烟?现在给领导送‘泰山(将军)’(78元/包),比送中华低调但更有特色。”而90后消费者则更关注包装设计:“电子烟的口味限制后,传统烟的包装成了唯一创新点,‘贵烟(国酒香)’的茅台联名款卖到90元/包。”

监管动态显示,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通报了10起非法运输烟草案件,查获“云烟(软甲)”等品牌共计12万条。广东一位烟民感叹:“现在买烟像玩谍战片,有些乡镇小店连‘红双喜’都卖不到了。”

展望下半年,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烟草税调整”政策全面实施,价格体系将重新洗牌。某品牌营销总监透露:“我们正在研发‘低焦油’新品,预计2025年四季度上市,但价格可能突破100元/包。”

标签: 送人买什么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