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贵烟(萃)烟批发市场观察如火如荼

蔡婉婷 7

2025年7月18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监管趋严和技术革新加速,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的观察节点。据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高端烟品表现尤为突出。在贵州贵阳,记者走访发现,贵烟(萃)烟批发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5%,市场热度不减,成为当地烟草消费的“风向标”。

“贵烟(萃)的批发价现在是一条200元,比去年贵了不少。”贵阳某烟草批发商李老板向记者坦言,“尽管价格上去了,但需求量依然旺盛,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记者注意到,贵烟(萃)凭借其独特的包装设计和醇厚口感,在年轻群体中口碑颇佳,甚至一度出现“一包难求”的抢购现象。

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指引》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新规明确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必须标注“电子追溯码”,并强化对未成年人购烟行为的监管。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王警官告诉记者:“我们已对全市300余家烟酒店进行抽查,发现违规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案例同比下降40%,但仍有部分商家存在侥幸心理。”

在消费者端,市场分化现象明显。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30岁的程序员小张表示:“现在抽的都是贵烟(萃),虽然贵,但值得。”而60岁的退休教师刘先生则认为:“老牌子如中华、玉溪更合口味,价格也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的合法化进程虽已推进,但传统烟草的“地位”尚未被动摇。

行业专家的观点更为多元。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教授指出:“技术赋能是未来趋势,比如贵烟(萃)烟批发环节已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一包烟都可追溯。”而国际控烟组织代表陈女士则强调:“即便市场火热,各国对烟草的征税和禁烟令仍在加码,中国烟草企业需提前布局海外市场。”

在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高端烟品平均零售价突破50元/包,其中“利群(休闲)”和“双喜(硬)”销量稳居前三。不过,记者在山东青岛采访时发现,当地烟民对价格敏感度提升,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中低端品牌。青岛烟草公司市场分析师赵经理透露:“高端烟品增长放缓,预计下半年将出现调整。”

监管层面,多省市推出“无烟城市”计划。上海于7月1日起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违者罚款200元;广州则将烟草广告投放限制在特定时段。这些措施对烟草销售形成一定压力,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反而促使企业加大创新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贵烟(萃)烟批发渠道近期出现“代购”现象。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有用户以每条220元的价格向外地代购贵烟(萃),并声称“比当地便宜”。对此,贵阳市烟草专卖局回应称:“已启动调查,此类行为涉嫌违法,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在技术融合方面,烟草行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云南中烟推出的“云产链”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监控,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烟叶产地、加工时间等详细信息。这一模式被业界视为“烟草+科技”的典范,预计未来三年内将在全国推广。

国际市场方面,中国烟草出口面临新挑战。欧盟新规要求所有进口烟草制品必须使用“健康警示图”,美国则提高烟草税至每包6美元。尽管如此,东南亚市场依然活跃,印尼、越南等地对中华、红塔山等品牌需求旺盛。

回到国内,贵烟(萃)烟批发价格波动引发连锁反应。记者在云南昆明采访时,一位烟农表示:“今年烟叶收购价涨了10%,但化肥和人工成本更高,利润空间被压缩。”而零售端,不少烟酒店开始尝试“扫码支付+积分兑换”等新玩法,以吸引顾客。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8日的烟草行业观察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态势。价格、监管、技术三重因素交织,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正如一位业内老总所言:“烟草行业永远在变化,唯有适应者才能生存。”

标签: 贵烟(萃)烟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