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我国烟草包装设计领域再次迎来创新高潮。在“AI标题”这一前沿技术主题的引领下,多家烟草企业纷纷推出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包装设计方案,旨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多地烟草市场,发现AI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已从概念阶段逐步走向规模化落地。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包装设计相关投入同比增长18.5%,其中AI技术应用占比达到42%。这一数字背后,是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2024年10月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所有卷烟产品包装必须具备防伪追溯功能,而AI技术恰好能够通过图像识别、区块链溯源等方式满足这一要求。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内,记者注意到一款名为“智选”的新品卷烟包装上,嵌入了微型AI芯片。消费者只需使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通过AI算法实时查询产品真伪、生产日期及消费税信息。“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透明度,还增强了消费者信任感。”超市烟酒区主管李明告诉记者,该产品上市仅一周,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
然而,与正规渠道的创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下烟贩仍在利用监管漏洞牟利。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当询问“有没有卖外烟的微商”时,部分社交平台账号会迅速响应,提供“免税渠道”“特殊版本”等非法产品信息。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队长张伟指出:“这类行为不仅逃避了消费税,还可能涉及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上海烟草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推出的“云盒”包装系统代表了当前AI技术的最高水平。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根据消费者习惯自动调整包装显示内容。例如,年轻消费者看到的可能是潮流插画,而老年消费者则可能收到健康提示。“这种个性化设计既符合《广告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又提升了品牌粘性。”上海烟草集团设计总监王芳介绍道。
在消费者端,对AI包装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30岁的程序员陈浩表示:“带有AR功能的包装很有趣,可以扫出来小游戏,比传统包装高级多了。”而55岁的退休教师刘女士则认为:“我只需要看清楚品牌和焦油含量,那些花哨功能反而增加了成本,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行业专家对AI包装的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包装联合会烟草分会秘书长赵强指出:“AI技术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设计,但其在防伪、追溯、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可忽视。未来3-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结合AR、NFC等技术的混合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市场的变化也在影响国内烟草包装设计趋势。美国FDA最新实施的“烟草产品包装统一标识法案”要求所有产品必须使用标准化字体和警示语,这一政策正在促使国内企业重新思考包装策略。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业内人士提到:“国外市场已经从‘炫技’转向‘合规’,国内企业需要平衡创新与合规的关系。”
在零售终端,价格战仍是常态。记者走访发现,同款AI包装产品在不同渠道价格差异显著。在北京三里屯某专卖店,带有AI功能的某品牌软包烟售价为120元/条,而周边非正规渠道则能以90元的价格出售。当再次被问及“有没有卖外烟的微商”时,一名自称“老王”的卖家表示:“当然有,关键是你要知道找谁。”这种灰色交易的存在,使得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
针对市场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包装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AI包装产品实施“一物一码”全流程监管。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总队队长林峰透露:“我们正在开发全国统一的AI包装识别系统,预计年底前完成试点。”
在行业层面,技术创新仍在继续。记者获悉,云南中烟正在测试一种“智能降解包装”,该包装在满足AI功能的同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降解。这一技术如能成功推广,将大幅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则呼吁,在推进AI包装的同时,应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知情权。“一些AI功能需要手机支持,老年人或低收入人群可能无法享受这些服务。”北京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孙红指出,“企业应提供传统包装的平价替代方案。”
随着2025年7月18日这一天结束,烟草包装设计的AI时代正加速到来。从街头巷尾的“有没有卖外烟的微商”暗语,到专卖店内高科技包装的展示,烟草行业正站在技术革新与合规经营的十字路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创新、监管与消费者需求,将成为决定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标签: 有没有卖外烟的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