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全球烟草行业减害趋势持续升温,中国烟草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新的动态。根据最新报道,我国烟草监管部门近日再次强调减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多家烟草企业纷纷推出新型低焦油、低尼古丁含量的香烟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记者在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时发现,消费者对“减害”香烟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但价格因素仍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先生向记者透露:“最近两个月,我们店里的‘减害’香烟销量增长了约30%,尤其是那些主打‘健康’概念的进口品牌,比如英美烟草公司推出的‘Vuse’电子烟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尽管价格偏高,但回头客不少。”记者注意到,店内一款名为“云淡风轻”的国产减害香烟,售价为每包55元,而同品牌的普通香烟“硬云淡风轻”则定价为每包48元。李先生坦言:“硬烟比软烟贵,这在以前是普遍现象,但现在减害香烟的价格普遍高于传统香烟,消费者需要适应。”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场上约有15%的香烟品牌推出了减害系列产品,其中包括上海烟草集团的“中华”和“红塔山”等知名品牌。该负责人强调:“监管部门鼓励企业研发减害技术,但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检验。目前来看,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愿意尝试新品牌。”
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45岁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表示:“我抽了30年烟,现在身体不好,医生建议我少抽点。看到有减害的香烟,我就买了一包试试,味道确实淡了,但价格贵了将近一倍。硬烟比软烟贵,这在减害香烟上体现得更明显。”而28岁的IT从业者张女士则认为:“虽然贵点,但为了健康,值得。我朋友抽的那个‘Vuse’电子烟,一盒要300多,但我还是觉得比抽真烟好。”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减害技术的发展是行业趋势,但消费者需要理性看待。所谓‘减害’并非‘无害’,只是相对传统香烟危害较小。企业应加强透明度,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真实成分。”刘教授还提到,根据2024年修订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烟草企业必须在包装上标注更详细的健康警示,减害产品也不例外。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发现,2025年第二季度,我国减害香烟的市场份额约为8%,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2%。但与此同时,传统香烟的销量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尤其是中低端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经销商透露:“现在很多消费者觉得减害香烟是‘智商税’,尤其是那些价格虚高的品牌。相比之下,普通香烟的性价比更高。”
国际烟草市场的动态同样值得关注。根据菲莫国际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2%,但中国市场增长较为缓慢,仅增长了5%。该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同时监管政策也更为严格,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挑战。”
与此同时,电子烟市场也在悄然变化。2025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新规,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焦油、尼古丁等成分含量,并禁止使用“低危害”等误导性宣传语。这一政策对电子烟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
在法律合规方面,202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将向未成年人销售减害香烟的行为纳入违法行为范畴,与销售传统香烟同等处罚。这一举措旨在防止青少年因“减害”概念而接触烟草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烟草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跨界合作推广减害产品。例如,云南红塔集团与一家健康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结合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烟盒,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吸烟频率和潜在危害。这一创新举措在年轻消费者中反响不错,但价格方面仍显高昂,一款智能烟盒售价达到699元。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8日,我国烟草行业减害趋势仍在持续,但市场接受度与价格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消费者在追求“减害”的同时,仍需面对“硬烟比软烟贵”的现实。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监管完善,减害香烟或许能在价格与效果之间找到更平衡的定位,但这一过程仍需时间验证。
标签: 硬烟比软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