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 网上售香烟引发监管新思考,防微杜渐

顾晓芸 8

2025年7月16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今日,多家主流媒体和行业研究机构发布最新报告,聚焦“网上售香烟”等热点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电子烟和传统香烟的线上销售渠道仍面临严格管控。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网络销售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线上烟草销售平台必须接入全国统一的烟草专卖品电子追溯系统。记者采访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举措相当于给‘网上售香烟’戴上了‘紧箍咒’,任何试图绕过监管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处罚。”

与此同时,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今日查处了一起利用第三方平台非法销售香烟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0万元。执法人员透露,犯罪分子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和虚拟货币交易,逃避监管。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处长王明远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线上售烟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形式的非法销售都将被严厉打击。”

在市场行情方面,多家烟草品牌近期调整了产品定价策略。记者走访北京市朝阳区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中华(软包)零售价从去年的69元/条上涨至72元/条,芙蓉王(硬包)价格稳定在50元/条。一位长期经营烟草批发的商户刘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价格上涨,但消费者需求并未明显下降,尤其是高端香烟市场依然保持旺盛。”

烟草法律与合规领域也出现新动态。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指出:“《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后,‘网上售香烟’的边界更加清晰,但消费者对便捷性的需求与监管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他建议:“未来应探索建立‘烟草销售许可+区块链溯源’的双重监管体系。”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烟民,其中6位表示“网上售香烟”的便利性是他们选择线上渠道的主要原因。30岁的程序员李先生坦言:“我每周工作80小时,线下买烟太麻烦,但我知道这是违规的。”而45岁的公务员张女士则持反对态度:“我宁愿多跑一趟,也不想为贪图方便而违法。”

行业专家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陈博士认为:“线上渠道的规范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但过度限制可能导致‘灰色市场’扩张。”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专家则强调:“中国烟草行业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实现‘网上售香烟’的全面禁止。”

在区域市场方面,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省上半年查处非法烟草制品案件同比下降12%,其中线上渠道涉案数量降幅最为显著。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林女士表示:“这得益于我们与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目前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已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和链接。”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烟草产品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了解到,某国际烟草巨头近日推出“低温无烟气”新品牌,零售价高达180元/盒。中国疾控中心控烟与烟草依赖室主任姜教授警告:“这类产品可能成为‘网上售香烟’的新突破口,监管部门需提前布局。”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今日发布《2025年烟草消费风险提示》,特别提醒公众警惕“网上售香烟”中的假货风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查获的假冒香烟中,有37%通过网络渠道流入市场。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赵刚介绍:“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烟盒上的‘国家局追溯码’验证真伪,这是最有效的辨别方式。”

最后,行业人士普遍关注一个现象:尽管监管趋严,但“网上售香烟”的讨论热度不减。一位电商平台从业者透露:“我们平台虽然早已下架所有烟草相关商品,但仍能通过关键词搜索到大量代购信息。”这反映出烟草消费的复杂性和监管的长期性。

标签: 网上售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