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北京——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持续深化监管改革,市场动态与消费者行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及行业展会发现,单价100以上的烟在消费群体中的讨论热度不减,而新出台的《烟草制品价格与市场行为规范(试行)》细则引发业内热议。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几款近期热销的高端卷烟品牌。“像‘中华’软包现在售价138元/条,‘利群’新版也涨到了98元,虽然单价100以上的烟占比不到30%,但利润贡献超过40%。”她坦言,尽管监管部门要求明码标价,但部分消费者仍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看重品牌溢价和社交属性。
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消费量同比增长1.2%,其中高端卷烟增速达8.7%。记者查阅《烟草市场行情周报》发现,单价100以上的烟销量环比提升12%,而低端产品(50元以下)销量下滑5.3%。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明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反映了消费升级与控烟政策的双重影响。”
然而,在南方某省会城市,情况却截然不同。当地烟草局执法大队队长陈强透露:“我们查获多起低价烟走私案,涉及‘双喜’等品牌,价格低至45元/条,远低于正规渠道售价。”他强调,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将此类行为列为违法行为,最高可处货值30%罚款。记者注意到,新规特别要求零售终端必须安装合规摄像头,并实时传输数据至监管平台。
在消费者端,观点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某外企高管王先生对记者说:“单价100以上的烟虽然贵,但包装设计和口感确实有差异,有时不得不为品质买单。”而刚入职场的李女士则认为:“现在‘玉溪’都要88元,一个月工资买烟就花掉不少,应该加强控烟宣传。”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访烟民提到“电子烟替代”现象,某品牌电子烟代理商透露,其产品单价在60-150元区间,正吸引传统烟民尝试。
烟草法律专家刘教授指出,新规中“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任何烟草制品”条款首次明确将电子烟纳入同等监管,这意味着未来执法将更趋严格。“特别是针对单价100以上的烟,其消费群体往往集中在特定场所,如会所、机场等,这些地方将成为检查重点。”他同时提醒,消费者若发现无证销售高价烟,可通过12313热线举报。
行业专家赵博士则从供应链角度分析:“高端烟生产需符合《绿色烟草制品生产规范》,这导致成本上升。例如某品牌为满足‘零添加’标准,单支烟成本增加0.5元。”他预测,随着《烟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地,未来两年单价100以上的烟或将进一步提价。
在上海市举办的2025国际烟草技术与设备展上,多家企业展示了智能化监管解决方案。某科技公司副总裁介绍:“我们的系统可通过AI识别零售终端是否违规销售高价烟,准确率达95%以上。”展会同期发布的《全球烟草行业趋势报告》显示,中国高端烟市场占全球份额的18%,仅次于美国。
针对“控烟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国家卫健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健给出数据:“我国因吸烟导致的医疗支出每年达3000亿元,而烟草税收约为1.2万亿元。但长远看,健康成本终将抵消经济收益。”他建议,未来政策应着重于“提高高价烟税负,降低普通烟价格”,以实现更精准的控烟目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消费者对“高价烟是否值得”的讨论已超出经济范畴。一位文学评论家表示:“单价100以上的烟往往承载着文化符号,就像红酒一样,价格背后是品牌故事和消费体验。”而反烟组织成员则认为:“这恰恰说明控烟政策仍需加强,应限制此类产品广告投放。”
在云南烟草基地,记者采访到一位老烟农:“现在种烟要求更严格,每亩补贴从1500元降至1200元,但高端烟原料标准提高了。”他提到,某国际品牌因不符合新规“不得使用特定添加剂”要求,已减少30%订单。这一变化反映出,单价100以上的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压力。
截至发稿时,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将于下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其中可能涉及对单价100以上的烟实施更严格的追溯制度。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着烟草行业将进入精细化监管新阶段,消费者行为也将随之调整。
标签: 单价100以上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