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烟草行业价格调控再引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卷烟市场零售价格波动明显,尤其是高端和次高端产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部分品牌卷烟价格已悄然调整,其中“中华”硬盒批发价突破100元/条,而“玉溪”等品牌价格也较去年同期上涨5%至8%。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在今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价格调整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环保政策加码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该负责人强调,烟草行业将严格落实《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确保价格调整符合市场规律,同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据悉,此次价格调控涉及全国范围,预计短期内市场将逐步适应新价格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价格调整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影响各异。在北京某大型超市,一位正在选购卷烟的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最近‘红塔山’经典1956涨了3块钱一包,虽然不多,但长期来看负担确实加重了。”而在上海,一位“老挝 烟客”则表示:“国内烟价涨得快,我们这些习惯抽进口烟的人反而觉得国外品牌更划算,比如泰国产的‘Hemp’系列,价格基本没变。”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多家烟草分析机构指出,2025年上半年,国产高端卷烟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2.3%,而中低端产品销量则下滑约7%。对此,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国分析称:“价格杠杆正在发挥作用,消费者正逐步向更高价位的烟草产品转移,这与全球控烟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云南、贵州等烟草主产区采访时发现,当地烟农对价格调整反应积极,一位姓张的烟农透露:“今年烟叶收购价每公斤涨了2.4元,我们这些老烟农终于能喘口气了。”
在法律与合规层面,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今日检查中发现,部分零售商户存在价格标示不规范问题。执法人员表示,根据《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所有卷烟零售价格必须明码标价,否则将面临5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与此同时,记者查阅最新发布的《烟草行业合规指引》发现,新规明确要求企业在价格调整时需提前15天公示,且涨幅不得超过成本增加额的120%。
业内专家对当前价格走势持谨慎态度。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明指出:“当前烟草价格调控既要考虑财政贡献,又要兼顾控烟目标,这种平衡状态可能维持到年底。”而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立则从公共卫生角度提出:“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加剧非法烟草贸易,反而削弱控烟效果。”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烟民中,有12位表示愿意接受小幅涨价,但超过10%的涨幅会让他们考虑减少吸烟量或转向替代品。一位来自广东的“老挝 烟客”特别提到:“我们这批老烟民最怕的不是涨价,而是涨价后找不到原来的口味,比如‘双喜’经典版这次价格调整后配方好像变了,抽起来没以前顺口。”
国际对比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专家玛丽亚·加西亚在今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烟草价格虽有所上涨,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她举例称:“法国同等级别卷烟价格约为人民币50元/包,而中国仅为15元左右。”加西亚同时警告,若价格涨幅过快,可能导致走私烟草增加,去年欧盟通过的海关数据显示,来自亚洲的非法烟草贸易量同比增长了23%。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已部署新一轮价格监测机制,要求各地烟草公司每两周上报一次市场数据,重点监控三类品牌:价格波动异常品牌、走私高风险品牌以及价格举报集中品牌。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现在价格调整要经过三级审核,从省级公司到中烟总公司再到专卖局,流程比去年复杂了至少30%。”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涨价是否会影响供应”问题,记者从云南中烟、湖南中烟等企业处获得证实,尽管价格调整,但各品牌卷烟供应量暂未减少。湖南中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已增加生产线班次,确保零售终端不断货,但考虑到原料成本,部分产品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短缺。”
在市场反应方面,记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已开始推出“价格过渡期”促销活动。例如“利群”品牌在浙江市场推出“买两包送一个打火机”活动,而“白沙”则在湖南市场实行“新价执行首周八五折”优惠。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烟草价格调控呈现出“稳中有升、分类施策”的特点。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总结道:“当前政策既不是全面涨价,也不是全面冻结,而是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消费结构优化,这或许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标签: 老挝 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