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各大烟草企业渠道策略的调整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及行业展会发现,在“控烟”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烟草企业正通过精细化渠道布局应对市场变化。其中,四川有啥烟草品种的差异化营销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成都春熙路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看到,尽管店内烟草专区面积较往年有所缩减,但四川本土品牌“川渝中烟”的“娇子”系列仍占据显著位置。“现在进店顾客问得最多的就是‘四川有啥烟草品种’比较抗抽,”店长李明表示,“我们这款‘娇子(金)’零售价每包85元,近期销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这一现象与近期行业媒体报道的“区域性品牌在渠道端强化认知度”趋势相符。
据《中国烟草》杂志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渠道结构呈现“线上收缩、线下精耕”的特点。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渠道合规指引》明确要求,所有电子渠道必须接入“一码追溯”系统,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记者在杭州某社区烟酒店采访时,店主王女士展示了其新购入的“扫码上柜”设备:“现在每个柜台都要装这个,顾客扫码能查到烟的生产日期和批号,不然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断供。”
行业专家对当前渠道策略的解读存在分歧。中国烟草学会副会长张志刚指出:“传统批发模式正在向‘零售终端赋能’转型,但四川有啥烟草品种能真正突围,还需看其渠道下沉能力。”相反,北京某咨询公司分析师刘晓认为:“当前渠道竞争本质是‘合规成本转嫁’,零售户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一观点得到广东某县级烟草专卖局内部文件的印证,文件显示该地区二类零售户平均毛利率已降至12.8%。
在产品端,记者注意到多款新品上市引发市场波动。云南红塔集团推出的“红塔山(经典1956)”限量版定价88元/包,其渠道策略为“指定终端专供”。昆明烟民陈先生评价:“包装复古,但价格偏高,不如买本地‘云烟(软珍品)’(72元/包)划算。”与此同时,四川有啥烟草品种在口味创新上取得突破,川渝中烟研发的“冰醇薄荷”口味电子烟替代品在成都试点,零售价25元/盒,据称其销售额已占试点门店烟类总收入的8%。
监管层动作频繁。记者获悉,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将于下月启动“烟草渠道合规专项检查”,重点针对“无证代卖”“跨区域调货”等行为。上海烟草集团法务部负责人透露:“我们刚修订了《渠道合作协议》,增加了‘窜货违约金按销售额3%计算’的条款。”这一举措被业内人士视为“行业自律升级”的信号。
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在重庆解放碑广场的随机采访中,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对“低焦油概念”兴趣浓厚,而50岁以上烟民则更关注“四川有啥烟草品种”的性价比。退休教师张大爷表示:“现在买包好烟比以前难多了,但‘玉溪(软舒适)’(58元/包)还是能买到。”年轻白领林女士则吐槽:“扫码、实名认证太麻烦,有些便利店干脆不卖了。”
国际市场动态也影响着国内渠道布局。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近期公布的《2025年减害产品报告》显示,其“iQOS”加热不燃烧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下滑,这一数据被国内企业视为“替代品渠道风险”的警示。不过,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人士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的渠道根基是‘专卖体制’,这与国际市场有本质区别。”
临近傍晚,记者在长沙黄花机场的烟草零售店看到,来自湖南中烟的“芙蓉王(硬蓝)”和贵州中烟的“黄果树(软)”并排陈列,但前者因“机场专供价88元/包”而更受商务旅客青睐。店员透露:“现在不同渠道的定价差异越来越大,比如同款‘白沙(软)’,市价35元,加油站卖38元,景区卖40元。”这种价格梯度成为企业渠道策略的重要手段。
随着“十四五”控烟规划进入收官阶段,烟草行业渠道竞争已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四川有啥烟草品种能否在差异化竞争中占据优势,以及渠道合规成本如何传导至消费者,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记者结束当日采访时,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级烟草公司中层干部感叹:“现在做渠道,真是‘步步惊心’。”
标签: 四川有啥烟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