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北京——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香型研发成为各大烟草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砝码。今日,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企业研发中心和部分市场,发现“蓝盒软包白沙”等经典产品在香型创新上取得显著突破,同时行业监管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平衡成为热议话题。
在位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研发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明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蓝盒软包白沙”升级版。他介绍道:“此次升级主要针对烟气中的木质香和甜香比例进行了优化,采用新型的天然香料萃取技术,使得烟香更加纯净,同时降低了刺激性。”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口感,也符合近年来消费者对“低危害、高品质”烟草产品的追求。
记者注意到,2025年烟草市场行情显示,香型研发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运行分析报告》,上半年全国烟草制品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3%,其中香型创新贡献率超过30%。报告引用市场监管总局数据称,2025年1-6月,全国共查处烟草制品非法添加案件237起,较去年同期下降18%,反映出行业在合规研发上的努力。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王女士向记者透露:“最近‘蓝盒软包白沙’销量上升明显,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对香型敏感度提高,很多人会特意询问不同批次的味道差异。”她提到,店内一款售价48元的“蓝盒软包白沙”本月销量环比增长15%,而传统香型产品销量则略有下滑。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学会副会长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香型研发需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与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之间找到平衡。当前,行业正从单纯追求香气强度转向‘香气丰富性’和‘口感柔和度’并重,这与202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烟草制品香型分类与评价规范》高度契合。”他举例说,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传统香型与薄荷、水果等风味结合,但需确保添加剂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然而,香型创新也面临监管挑战。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负责人刘警官告诉记者:“近期发现个别企业以‘新香型’为名,变相降低焦油含量标准,这类行为已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他引用2025年6月发布的《烟草制品新香型产品备案管理办法》强调,任何香型调整需在上市前30天完成备案,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烟民。25岁的软件工程师陈先生表示:“‘蓝盒软包白沙’新香型确实柔和不少,但价格从45元涨到48元后,我会考虑其他品牌。”而52岁的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则认为:“传统香型更有‘烟味’,新香型有时会让我觉得‘不够劲’。”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市场的香型趋势也在影响国内企业。据《2025年全球烟草趋势报告》显示,欧美市场对草本香型需求增长35%,我国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布局相关研发。湖南中烟研发中心副主任林芳透露:“我们正在测试添加薄荷醇与天然甘草提取物的组合香型,预计2026年初投放市场。”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香型宣传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不得通过香型宣传诱导青少年吸烟,所有香型描述需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这一规定引发行业热议。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授王磊指出:“这实质上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条款的延伸执行,香型宣传需更加审慎。”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香型透明度的要求也在提高。记者发现,多家电商平台开始要求烟草品牌在产品详情页标注“主要香型成分”,如“蓝盒软包白沙”的配料表新增了“天然香草提取物含量≥1.2%”等具体指标。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既是监管要求,也是品牌差异化的新战场。”
在当日的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部分消费者开始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同一品牌不同批次香型差异”的测评内容。例如,有博主指出“蓝盒软包白沙”在2025年3月和7月的批次中,甜香比例存在明显变化。这种用户自发形成的“香型数据库”,正倒逼企业加强品控。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香型研发的伦理问题浮出水面。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艾琳指出:“任何香型创新若以‘降低危害’为名,实际却增加青少年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她呼吁国内企业参考新加坡的“标准香型”政策,限制过度营销。
在结束湖南中烟的采访时,李明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实验室的“智能香型调配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消费者反馈,自动调整香料配比。他坦言:“未来香型研发将更加依赖数据,但最终决定权仍在消费者手中。”
标签: 蓝盒软包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