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 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成为职场吸烟新宠,风靡一时。

贾雨婷 9

2025年7月16日,随着全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烟草行业的职场吸烟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据记者调查,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年来多次强调“无烟职场”建设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企业内部吸烟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吸烟区设置不规范、员工吸烟行为监管不力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HR表示:“我们公司虽然设立了吸烟区,但部分老员工习惯在车间角落偷偷吸烟,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当日的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多家烟草相关企业,发现职场吸烟问题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以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为代表的烟草产品,因其包装设计和口感特点,在部分外贸企业员工中颇受欢迎。一位从事烟草出口贸易的员工透露:“我们公司有专门的吸烟室,但有些同事还是喜欢在午休时到楼道里吸一支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说是‘提神醒脑’。”该员工还提到,目前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在香港地区的价格为50港元/包,而在国内地下市场则高达80元人民币/包,价格差异导致部分员工通过特殊渠道购买。

烟草行业监管机构对职场吸烟问题的态度日趋严厉。据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行业职场吸烟管理的通知》显示,未来三年内,全国烟草行业企事业单位必须实现100%无烟环境。该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内部不得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区,员工吸烟行为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如厂区外围)进行。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政策与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新增条款高度契合,标志着中国烟草行业在控烟领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然而,政策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记者在广东某卷烟厂采访时发现,尽管厂区大门外设置了醒目的吸烟区,但仍有不少员工选择在车间门口短暂吸烟。该厂安全主管无奈表示:“我们每天都要处理三到五起违规吸烟事件,罚款、教育、通报批评都用过,但效果有限。”相比之下,一些高科技烟草企业的管理更为严格。深圳某电子烟研发公司规定,员工在厂区范围内吸烟将被直接解雇,且不给予任何补偿。该公司负责人称:“我们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无烟环境建设,包括安装烟雾报警器、增加安保巡逻等,效果显著。”

消费者和烟民群体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某写字楼工作的王先生(化名)表示:“职场禁烟是好事,但有些会议开久了确实需要抽支烟缓解压力。”而另一位烟民则认为:“无烟职场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主动适应。”值得注意的是,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在这一群体中仍有较高知名度。有消费者向记者展示其收藏的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称“这个版本比内地版劲头足,包装也更有质感”。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港版”烟草产品多为走私流入,价格虚高且缺乏质量保障。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制品进出口数据表明,尽管国内控烟力度加大,但烟草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烟草出口总额达23.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等品牌在东南亚、非洲市场表现突出。某外贸公司业务经理透露:“我们通过合法渠道出口的烟草产品,必须符合当地控烟法规,比如在包装上增加健康警示语等。”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烟草制品生产、销售、使用的法律边界。北京某律所的知识产权律师指出:“企业若在职场吸烟管理上存在疏漏,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特别是对于使用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等来源不明烟草产品的员工,企业应当加强教育引导。”该律师还强调,员工在厂区吸烟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对职场吸烟问题提出了建议。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张教授认为:“无烟职场建设不能仅靠强制手段,应当结合员工健康管理、企业文化塑造等多方面措施。”而烟草行业分析师李先生则表示:“未来几年,烟草企业可能会推出更多符合无烟环境的替代产品,如低焦油卷烟、烟草加热不燃烧制品等。”

在当日的市场观察中,记者发现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的仿冒品问题依然严重。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卖家以“纪念版”为名,以每包100元的价格销售疑似仿冒的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烟草产品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以免触犯法律。”

综合当日采访情况,职场吸烟问题在烟草行业依然复杂多变。尽管政策法规日趋完善,但执行层面的障碍、消费者习惯的惯性以及市场利益链条的干扰,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仍需多方协同。随着2025年下半年烟草行业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职场吸烟现象有望得到进一步遏制,但彻底改变行业生态仍需时日。

标签: 出口港版硬蓝芙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