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北京——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购买渠道的新闻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记者调查,近期烟草市场的渠道变化、价格波动以及消费者行为调整,都反映出行业在监管趋严背景下的新动态。在多地走访中,记者发现“一手16烟厂家”的提法再次被提及,这一词汇在行业内被广泛用于描述直接与烟草生产企业对接的采购渠道,其背后的市场逻辑和合规性备受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透露,近期“一手16烟厂家”的货源供应较为紧张,部分畅销品牌如“中华”和“利群”的到货量明显减少。“现在很多品牌都要求我们提供更详细的购货证明,甚至要追溯到消费者的身份信息,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王先生表示,这种变化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市场监管的政策密切相关。
记者查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购销渠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烟草专卖机构加强对“一手16烟厂家”等直接采购渠道的监管,防止非法流通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该通知还特别指出,任何未经授权的跨区域调货行为都将受到严惩,这进一步压缩了非正规渠道的生存空间。
在上海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当前“一手16烟厂家”的提法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但法律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厂家直销”渠道。“烟草行业的生产、批发和零售都是严格分开的,厂家只负责生产,批发由省级烟草公司垄断,零售则由专卖店和便利店承担。”该分析师强调,任何声称“一手16烟厂家”直接供货的行为,都可能涉嫌违法。
与此同时,市场行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记者在广州市走访时发现,部分品牌的零售价出现上涨。例如,“双喜”牌香烟的零售价从每包15元涨至16元,而“玉溪”则从17元涨至18元。一位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买‘红塔山’只需要12元,现在涨到了13元,虽然幅度不大,但感觉钱包越来越紧了。”
针对价格波动,记者采访了中国烟草协会的专家张教授。张教授指出,烟草价格的调整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原材料成本、税收政策以及市场供需。“2025年,烟草税再次上调,这对零售价产生了直接影响。”张教授补充道,“此外,一些地区因环保要求提高了生产成本,厂家不得不通过调整价格来平衡利润。”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收集了多位烟民的看法。北京市民刘先生表示:“现在买烟越来越麻烦,很多品牌都买不到,只能去别的区找熟人代购。”而杭州的陈女士则认为:“虽然价格上涨了,但烟草的质量和包装看起来更好了,也算是物有所值。”
在山东济南,记者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购烟趋势——线上渠道的崛起。虽然烟草专卖法禁止通过网络销售烟草制品,但一些消费者仍通过社交媒体或私域流量购买。一位淘宝店主告诉记者:“我们只提供代购服务,实际交易需要线下完成,这样能规避监管。”这种灰色地带的存在,使得烟草市场的监管面临更大挑战。
针对线上购烟的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5年6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烟草市场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对非法网络销售的打击力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地区的烟草专卖部门已经联合网信办和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批涉嫌非法销售烟草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被查处。
在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手16烟厂家”这一提法在部分烟草批发市场的广告中频繁出现。一位市场管理员坦言:“这些广告大多是虚假宣传,目的是吸引那些想绕过正规渠道的买家。”他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信息,以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在烟草法律和合规方面,记者采访了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先生。赵先生表示,当前烟草行业的法律框架已经较为完善,但执行层面仍存在盲区。“例如,对于‘一手16烟厂家’的界定,法律上没有明确条文,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赵律师建议,未来应加强对烟草流通环节的立法,明确各类渠道的法律责任。
在行业市场行情报道中,记者还发现,随着电子烟和新型烟草制品的兴起,传统烟草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一位烟草零售商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尝试电子烟,这对我们的生意影响很大。我们不得不通过增加促销活动来留住老顾客。”
在云南昆明,记者走访了一家大型烟草批发市场。市场负责人表示,尽管“一手16烟厂家”的提法在业内流传,但实际上所有货源都来自省级烟草公司的授权批发商。“我们不会直接从厂家进货,这是法律不允许的。”该负责人强调,任何声称“厂家直供”的行为都是虚假宣传。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的加强,烟草行业的合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烟草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而非价格和渠道。这种转变,或许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更透明的购烟环境。
标签: 一手16烟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