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烟草行业再掀波澜,一则关于“万宝路软包与硬包口感差异”的讨论在烟民圈中迅速发酵。从社交媒体到线下烟酒店,从资深烟民到行业专家,各方声音此起彼伏。记者今日走访多地,发现这一话题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烟草品质的重新审视,更折射出烟草市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的微妙变化。
“万宝路软好抽还是硬好抽?”——这个问题在2025年的今天,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讨论价值。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老字号烟酒店采访时,老板王师傅直言:“最近来问这个问题的年轻人特别多,尤其是那些刚接触万宝路的学生或者职场新人。”他随手拿起一包万宝路硬包(售价约50元)和一包软包(售价约55元),解释道:“软包的过滤嘴通常更厚实,燃烧速度慢,抽起来感觉更绵长;硬包的劲头大,适合追求刺激的烟民。”
这种差异并非空穴来风。根据《2025年中国烟草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软包香烟的销量在特定消费群体中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指出,35岁以下的年轻烟民更倾向于选择软包,而45岁以上的消费者则对硬包情有独钟。这一现象与烟草企业近年来的产品策略调整不无关系。记者查阅了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发现其在中国市场的软包万宝路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7%,而硬包仅增长2.3%。
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软硬包的区别更多是心理感受和品牌营销的结果。从烟草配方和工艺角度看,两者差异微乎其微。真正影响口感的是烟丝的等级和焦油含量。”他补充道,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最新修订版,到2025年全球烟草产品的焦油含量上限已降至10mg/支,这意味着无论是软包还是硬包,其健康风险都在理论上有所降低。
在南方某省会城市,记者遇到了一位自称“老烟枪”的李先生。他每天至少抽一包万宝路,对软硬包的区别有着自己的见解:“软包抽起来没那么冲,适合饭后或者晚上,硬包适合早上提神。价格上软包贵5块钱,但感觉软包的烟丝更细腻一些。”当被问及是否注意到包装上的健康警示时,李先生坦言:“基本不看,习惯了。”
烟草监管部门对这一现象保持高度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监管白皮书》强调,将加强对烟草制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包装上更醒目地标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含量。白皮书还指出,自2024年10月起实施的“扫码追踪”制度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烟草零售点,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询产品真伪和产地信息。
然而,市场反应似乎并未完全跟上监管节奏。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发现万宝路软包和硬包的二维码扫描结果几乎一致,仅标注了“中国烟草总公司出品”等基本信息。店员表示:“很多顾客根本不知道这个功能,我们也没办法一一解释。”
价格因素在这一讨论中同样不可忽视。根据记者调查,2025年7月,万宝路硬包在一线城市平均售价为50元/包,软包55元/包;而在三四线城市,两者价格差距缩小至3-5元。消费者王女士表示:“我在广州上班时习惯抽软包,回老家后发现硬包只要48元,就改抽硬包了。其实味道差别不大,主要是看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烟草替代品市场在这一背景下迎来了新机遇。电子烟品牌“悦刻”在2025年6月推出的新品“低温真烟”,据称能模拟传统香烟的口感,同时降低有害物质释放量。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正在尝试电子烟的年轻消费者:“抽了十年万宝路,最近开始试这个,感觉烟瘾确实小了点,但价格贵啊,一盒电子烟液要80块。”
回到最初的问题:“万宝路软好抽还是硬好抽?”或许没有标准答案。正如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所言:“对于烟草企业而言,软硬包的定位更多是市场细分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往往基于个人习惯和价格考量;而对于监管者,两者都是需要控制的健康风险源。”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偶遇一位正在购买万宝路的老人,他拿起软包和硬包各一包,对记者说:“软的好抽还是硬的好抽?这问题问得好。我抽了一辈子烟,从红塔山到万宝路,从软包到硬包,其实都一样。早点戒掉才是真话。”说完,他掏出手机扫描了包装上的二维码,又摇了摇头,“这玩意儿,年轻人可能才看得懂吧。”
标签: 万宝路软好抽还是硬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