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烟草行业职场吸烟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地新闻报道显示,尽管国家持续加强控烟政策,但职场吸烟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吸烟率居高不下。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写字楼和工业园区,发现尽管室内禁烟标志随处可见,但仍有部分员工在办公区、卫生间等隐蔽角落吸烟,甚至有人携带“爆珠烟60元”的低价香烟作为日常消耗品。
据《中国烟草市场行情日报》2025年7月12日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烟草销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低档烟销量增幅显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职场吸烟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亲民的爆珠烟,如“爆珠烟60元”的某品牌香烟,因其口感丰富且价格适中,成为许多吸烟者的“心头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场吸烟者表示:“每天工作压力大,抽‘爆珠烟60元’能提神,又不至于太贵,性价比很高。”
然而,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深入实施,我国多地加大了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监管力度。北京市卫健委今日发布消息称,自2025年7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禁止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违者将面临罚款。上海市则进一步细化了控烟条例,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对员工的控烟宣传教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实行“无烟办公区”政策,但效果参差不齐。
烟草行业专家李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职场吸烟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医疗支出。他建议,企业应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员工提供戒烟辅导和心理疏导,而非单纯依靠强制手段。“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科学干预。”李明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监管趋严,但仍有部分吸烟者选择“打擦边球”。在广州某工业园区,记者看到一位员工在卫生间内吸烟,当被问及原因时,他无奈地表示:“公司规定严格,只能在卫生间抽一根。”类似情况在北京某写字楼也有所发生,有员工甚至将吸烟行为转移到楼顶或隐蔽的楼道内。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方面,我国《广告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烟草广告和销售有严格限制,但职场吸烟的监管仍存在空白。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可能需要出台更具体的职场控烟细则,明确用人单位的责任。例如,要求企业设立吸烟区、提供戒烟服务等。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对职场吸烟问题表达了不同看法。一位30岁的IT从业者表示:“工作压力大,吸烟是解压方式,但我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正在尝试减少吸烟量。”另一位40岁的制造业员工则认为:“公司应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而不是一味禁止吸烟。”而一些非吸烟者则呼吁加强监管,保护他们的健康权。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7月12日,全国烟草批发价格指数显示,低档烟价格略有上涨,其中“爆珠烟60元”的某品牌香烟在部分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烟民因担心未来价格进一步上涨,开始囤积低价香烟。
针对职场吸烟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王女士表示,公司已多次组织控烟宣传,但效果有限。“我们尝试过提供戒烟补贴,但参与度不高。”她坦言。另一位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则认为,控烟应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
在真实报道和监管报道方面,近期多地卫生部门加大了对违规吸烟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深圳市某办公楼因多次出现员工吸烟现象,被处以5000元罚款。广州市则对一家餐馆因允许顾客吸烟被罚款3000元。这些案例表明,监管部门正逐步收紧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管控。
业内专家点评认为,职场吸烟问题需要多方合力解决。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赵红(化名)指出:“控烟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和个人也应承担相应义务。建议企业将控烟纳入绩效考核,并鼓励员工参与戒烟行动。”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创新性的控烟措施正在被尝试。例如,某科技公司推出“无烟办公挑战赛”,鼓励员工通过戒烟获得奖励;某制造企业则与医院合作,为吸烟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和戒烟咨询。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场吸烟问题。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有烟民表示:“‘爆珠烟60元’确实不错,但我也想戒烟,只是找不到替代品。”非吸烟者则普遍支持加强控烟:“吸烟不仅危害自己,还会影响他人,希望职场能真正实现无烟。”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2日的职场吸烟问题依然复杂,尽管政策监管趋严,但吸烟行为仍以隐蔽形式存在。未来,随着控烟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进步,职场吸烟现象有望逐步改善。但短期内,企业和个人仍需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无烟环境。
标签: 爆珠烟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