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供需格局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重点城市的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强化控烟政策,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部分品牌香烟价格出现小幅波动,引发行业热议。
“卖场里卖的什么烟好抽啊?”这是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连锁便利店采访时,一位年轻消费者向店员咨询时提出的问题。该店员表示,近期“中华”“利群”“黄山”等品牌销量稳定,其中“中华软包”零售价维持在75元/包,“利群新版”约35元/包,“黄山红方印”25元/包。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细支”和“低焦油”产品,如“娇子X细支”40元/包,反映出健康意识提升下的消费偏好变化。
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卷烟销量同比微增1.8%。行业专家分析,这一数据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年初设定的“稳中有进”目标基本吻合。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区域市场表现分化:经济发达地区高端烟占比提升,而三四线城市经济型产品需求更为刚性。
上海市黄浦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近期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部分电商平台存在“电子烟伪装传统烟”的违规行为。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版)》,此类行为将被处以货值金额3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执法人员强调:“消费者若在非正规渠道看到‘卖场里卖的什么烟好抽啊’这类低价烟,需警惕假冒伪劣风险。”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烟民。35岁的程序员李先生表示:“‘玉溪’的口感确实细腻,但60元/包的价格让我有点犹豫。”而58岁的退休教师王女士则坚持购买“红塔山”,她认为“20多元的价格和熟悉的味道是长期选择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年轻受访者提到“尝试过电子烟后,传统香烟的吸引力下降”,这与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结论一致。
在行业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1月施行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新增“无烟环境创建”考核指标,已导致全国约2.3万家零售点因不符合“50米内无其他烟点”等新规被注销。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表示:“这是实现《2030年全面控烟目标》的重要举措。”但北京某烟酒店老板抱怨:“新规让我们这些小商户生存更难,现在每天只能靠卖‘南京(经典1929)’25元/包和‘双喜(硬经典)’18元/包维持。”
国际市场动态方面,记者从英国《烟草文摘》杂志获悉,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烟草巨头菲莫国际在中国市场的电子雾化产品销售额下滑12%,而英美烟草则通过“尚品蓝”等加热不燃烧产品实现逆势增长。国内品牌“白沙”相关负责人回应:“我们正在研发更符合国人口味的减害产品,预计年底上市。”
在零售终端观察中,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尽管烟草广告被全面禁止,但部分品牌通过“品牌日”促销活动变相宣传。例如7月10日“黄鹤楼日”期间,某连锁超市推出“买两包送打火机”活动,单日销量环比增长43%。对此,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
针对“卖场里卖的什么烟好抽啊”这一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咨询了烟草行业资深配方师。对方表示:“口感偏好因人而异,但近年来‘醇和’‘回甘’成为主流趋势,如‘云烟(软珍品)’45元/包采用的新工艺就特别注重这一点。”不过,也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小品牌为降低成本,采用“香精增香”手段,消费者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在政策层面,记者注意到国家卫健委正研究制定《电子烟国家标准(2025版)》,预计将对尼古丁含量、添加剂使用等提出更严格限制。中国疾控中心控烟与吸烟危害控制研究室主任表示:“未来烟草市场将呈现传统烟、电子烟、减害产品三分天下的格局。”
综合各方信息可见,2025年7月的烟草市场在政策收紧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影响下,正经历深刻变革。无论是价格波动、产品创新还是合规要求,都预示着这一传统行业正在加速转型。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在满足需求与遵守法规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标签: 卖场里卖的什么烟好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