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动态调整,行业分化趋势在多地显现。据记者调查,福建、广东等传统烟草消费大省近期出现“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现象,引发监管关注。记者在厦门集美区某烟酒店采访时,店主老王坦言:“最近有客户点名要‘土楼特供’,说是包装没条码,价格比普通烟低20%左右,比如平时卖70元的红双喜,这种‘土楼版’只要55元。”这一现象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合规性争议形成呼应,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文强调“严禁任何形式的无证生产和流通”,但地下市场仍存在操作空间。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税收数据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高端烟与经济型烟的分化加剧。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单支价格超过100元的“天价烟”市场份额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而30元以下的低价烟占比下降至18%。记者在北京王府井烟酒专卖店看到,一款定价158元的“龙凤呈祥·金尊版”被抢购一空,店员解释:“现在送礼需求旺盛,有些客户点名要这种带特殊编号的。”反观经济型市场,多地出现“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的替代效应,广东潮州某批发市场商户透露:“这种烟号称是‘内部渠道’,没有扫码系统,靠熟人单线联系,利润空间比正规渠道高30%。”
烟草相关法律与合规争议持续发酵。2025年6月,《电子烟监管条例》配套细则出台后,传统烟草领域再次面临合规压力。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肖建国接受采访时指出:“无条码烟草的流通本质上属于制假售假,与《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存在关联,但实际执法中存在取证难问题。”广东烟草专卖局近期查获一起案件,涉案“土楼特供”卷烟共计12.6万支,涉案金额超600万元,但主犯仅因“非法经营罪”获刑,引发法律界对监管力度的讨论。
业内专家点评呈现两派观点。中国烟草总公司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表示:“‘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现象暴露了区域市场分割的弊端,建议通过全国统一扫码系统升级彻底堵截。”但北京某烟草品牌营销总监匿名指出:“这种模式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稀缺性’的追求,监管应考虑差异化政策,而非一刀切。”记者在福建南靖土楼景区周边走访时发现,当地确实存在“土楼纪念版”烟草销售,但包装上均印有正规条码,当地烟草公司负责人称:“这是合法的旅游纪念品,与地下市场无关。”
消费者评价与看法呈现明显分层。记者采访的30名烟民中,18人表示“听说过无条码土楼烟”,其中5人尝试过,评价“口感类似但更冲”。广州退休教师刘先生认为:“便宜是便宜,但怕有猫腻,还是买正规烟放心。”而深圳程序员小张则表示:“这种烟包装有土楼图案,送人显得有特色,只要价格合适就行。”在社交媒体平台,#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话题阅读量突破500万,网友“老烟枪007”留言:“这是监管盲区,迟早要被整顿。”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对国内形成参照。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烟草巨头菲莫国际宣布与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推出“溯源卷烟”计划,每包香烟附带NFC芯片。反观国内,传统烟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相对滞后。记者致电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正在测试新一代扫码系统,但短期内难以覆盖全部产品线。”这种技术滞后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地下市场滋生的温床。
区域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福建外,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类似“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的变体,如“苗寨特供”“侗乡专版”等。云南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队长张强透露:“近期查获的‘土楼烟’实际来自外省地下工厂,通过物流中转进入本地市场。”这种跨区域作案模式增加了监管难度,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烟草违法案件1.8万起,涉案金额同比增长12.5%,其中无条码卷烟占比达22%。
在价格方面,正规渠道与地下市场的差距持续拉大。记者获取的内部资料显示,某品牌“土楼特供”的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正规版的40%,而批发价仅为后者的60%。以定价85元的“黄金叶”为例,地下渠道售价约50元,但消费者需额外支付10%的“渠道费”。这种价格差直接导致部分烟民转向非正规渠道,某省会城市疾控中心调查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接触过无条码烟草的青少年比例较去年同期上升3.2%。
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烟草行业分化背后是监管与市场的博弈。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本质上是对现有专卖制度的挑战,其存在暴露了制度设计中的漏洞。”随着《烟草专卖法》修订案(草案)二次征求意见的进行,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但就目前而言,这种分化现象仍将在灰色地带持续存在,等待监管的最终定论。
标签: 直供无条码土楼烟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