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 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促节日消费红红火火

李晓燕 8

2025年7月11日,随着“七一”建党节和暑期消费旺季的双重叠加,烟草行业节日消费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发现,各大烟草专卖店和零售终端均出现了明显的销售高峰,其中“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平台的数据显示,当日线上订单量较平日增长超过60%,显示出数字化订烟渠道在节日消费中的关键作用。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最新市场行情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8.3%,其中节日消费贡献率显著提升。北京王府井烟草专卖店的店主王经理向记者表示:“今天上午仅‘中华’系列就售出近200条,其中通过‘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系统预订的占比超过一半。”这一现象反映出消费者在节日送礼和自用场景下,对便捷订烟服务的依赖性增强。

在产品方面,高端卷烟品牌表现尤为突出。记者注意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一家专卖店内,售价850元的“中华(硬金短支)”和售价1200元的“利群(新版)”成为抢手货。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李女士解释:“节日送礼讲究‘面子’,这些品牌不仅包装精美,而且价格透明,不容易出错。”

然而,节日消费高峰也引发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通报称,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夏季百日行动”,重点打击利用节日消费高峰进行的非法渠道烟丝、假冒伪劣卷烟流通。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处处长张伟接受采访时强调:“消费者可通过‘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系统查询真伪,该平台与国家烟草电子追溯码系统直接对接,每一包合法卷烟都有唯一身份标识。”

值得关注的是,新烟草法实施后的市场变化。2024年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和传统卷烟,并要求零售终端必须安装未成年人识别系统。广州市天河区一家便利店店主陈先生透露:“现在每次交易系统都会自动弹窗确认顾客年龄,虽然操作复杂一些,但节日高峰期反而减少了纠纷。”

行业专家对节日消费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强指出:“从数据看,‘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平台的用户黏性在节日期间显著提升,这表明烟草行业数字化转型正逐步改变传统消费习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囤货’现象有所抬头,部分消费者因担心节日供应紧张而提前大量购买。”

消费者评价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北京工作的小张表示:“‘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确实方便,我提前一周就预订了家人爱抽的品牌,避免排队。”而另一位消费者则抱怨价格波动:“去年这个时候‘玉溪’才280元一条,今年涨到310元,节日涨价太普遍了。”

针对价格问题,记者查阅了多地烟草价格监测系统,发现2025年7月11日,全国重点监控的10个品牌卷烟平均零售价比上月同期上涨3.5%,其中“黄山(红方印)”和“双喜(硬)”涨幅较为明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明认为:“这种季节性价格波动与烟草行业‘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调控政策密切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指导。”

在消费体验方面,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显著变化。记者体验了“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的全流程,从实名认证到订单生成仅需3分钟,系统还会根据用户历史消费记录推荐节日特供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烟民对数字化渠道仍存疑虑。杭州一位68岁的消费者周大爷表示:“我还是习惯去店里看实物,手机上图片和实物总有差距,而且总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值得关注。据英国烟草与健康研究会最新报告,全球烟草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但中国市场份额逆势增长2.1%。这一背景下,中国烟草总公司强调将继续坚持“双控”策略,即控制总量与控制价格。业内专家预计,随着“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等数字化平台覆盖面扩大,未来节日消费将呈现更加精准的供需匹配特征。

在合规性方面,记者发现各地烟草专卖局今日均加大了宣传力度。深圳市烟草专卖局通过“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平台推送了5000条合规消费提示,内容包括“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禁止异地购烟”等。一位接受培训的零售户表示:“现在连促销活动都需要提前备案,节日虽然生意好做,但规矩更多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节日消费的另一焦点。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发布提示,建议烟民在通过“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等渠道购买时,注意核对产品信息,保留电子凭证。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消费者权益律师补充道:“根据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因节日囤货导致的卷烟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三倍赔偿。”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1日的烟草行业节日消费呈现出数字化、合规化、价格波动和需求分化等多元特征。“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平台的数据显示,当日全国卷烟交易笔数突破300万,较平日增长75%,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节日消费的旺盛需求,也印证了烟草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持续探索。

标签: 中国新商盟手机订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