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市场格局与消费者行为正经历深刻变革。在“AI标题”这一行业热词的背景下,烟草品牌口碑与新闻报道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今日,记者走访了多地的香烟小店2,试图从零售终端、消费者反馈、行业专家及监管动态等多个维度,还原当前烟草市场的真实面貌。
上午10时,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香烟小店2。店主李师傅告诉记者,近半年来,其店铺的香烟销量虽未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消费者对高价香烟的购买意愿明显降低。“以前一包‘中华’(软包,售价75元)能卖出去十多盒,现在可能就两三盒。”他补充道,低价香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13元)的销量反而有所增长,这与烟草行业整体消费降级趋势相符。
与此同时,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另一家香烟小店2观察到,电子烟替代品与减害产品的出现,正悄然改变着消费者的选择。一位中年顾客表示:“虽然现在电子烟监管趋严,但偶尔还是会买一些低尼古丁含量的产品尝尝。”这与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中关于“逐步减少传统烟草消费”的导向不谋而合。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多位烟民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来自广州的陈先生(化名)说:“现在抽‘双喜(经典1956)’(售价22元)比以前多了,一方面是价格能接受,另一方面是感觉这个牌子在‘健康警示’方面做得比较透明。”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者则直言:“品牌口碑现在看‘社会责任报告’比看广告重要,毕竟烟草税这么高,消费者自然更关注企业是不是真做了公益。”
针对行业动态,记者查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烟草总销量同比下降3.2%,其中卷烟销量下降2.8%,雪茄烟等高端产品降幅达7.6%。对此,中国烟草协会副会长王立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源于‘双控’政策(控量、控价)的持续发力,预计下半年品牌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品牌层面,记者注意到,近期“白沙”品牌因推出“无烟气”加热不燃烧产品引发热议。有消费者在香烟小店2的柜台上看到这款产品时表示:“包装上写着‘减害30%’,但不知道数据来源,感觉有点像营销噱头。”针对此类质疑,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张明指出:“目前我国对减害产品的监管仍处于摸索阶段,消费者应保持理性,监管部门需尽快出台权威的减害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I技术在烟草生产与营销中的应用,行业正面临新的伦理争议。在杭州的一次行业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到:“AI算法若用于香烟促销,可能加剧青少年接触烟草的风险。”记者在香烟小店2的电子显示屏上就曾看到,某品牌通过AI生成“吸烟姿势美学”等话题推送,这种做法已引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约谈。
在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8月1日施行,其中明确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必须增加“吸烟危害健康”的动态警示标识。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香烟小店2店主表示:“现在进货时,供应商已经强制要求我们更换新包装,否则不予发货。”
下午3时,记者在成都市走访时发现,当地多家香烟小店2开始尝试“烟草+文创”的跨界经营模式。一位店主展示其店内摆放的“烟草文化主题书架”时说:“现在年轻人进店买烟,顺便看看书、买点文创产品,客单价反而提高了。”这种创新是否可持续,还需时间验证。
综合全天观察,2025年7月11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传统业务收缩、新兴业态萌芽、监管政策趋严三大特征。在“AI标题”这一时代背景下,烟草行业的口碑建设已从单纯的品牌营销转向社会责任、合规经营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全方位较量。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未来烟草企业的生存法则,或许不再是‘卖多少’,而是‘如何合规地卖’。”
标签: 香烟小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