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度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今日走访多家烟草零售店及线上平台发现,尽管国家持续加强控烟力度,但烟草企业针对年轻群体的营销策略仍在悄然演变,部分新品通过包装设计、口味创新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引发监管部门与公众的担忧。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货架上摆放着多款新式烟草制品。其中一款名为“钻石”的电子烟,外包装采用透明钻石切割设计,售价为十元一包,包装上印有“钻石级口感”字样。店员透露:“十块的钻石烟有几种,比如薄荷味、水果味,年轻人买得特别多。”记者询问是否售卖给未成年人,店员表示“看身份证”,但随后补充道:“现在很多学生化妆像大人,很难分辨。”
这一现象与近期发布的《2025年中国烟草市场分析报告》不谋而合。报告指出,尽管传统卷烟销量下滑,但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新型产品在年轻群体中渗透率显著提升。某知名烟草品牌的市场总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体验,我们只能顺应趋势。”但他强调,所有产品均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未添加吸引未成年人的成分。
然而,监管部门的看法截然不同。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烟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销售水果、甜味等易诱导未成年人的口味。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线上平台仍能搜索到“可乐味”“冰茶味”等电子烟产品,价格低至15元一支。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一位执法人员表示:“线上监管难度大,我们正在升级追溯系统,但源头治理仍需企业自律。”
消费者群体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24岁的广告公司职员李明(化名)告诉记者:“十块的钻石烟有几种,我试过三种,确实比普通电子烟有特色,但价格太低容易让中学生误入。”而32岁的软件工程师张华则认为:“成年人有选择权,控烟不能一刀切。”
业内专家的评论更为犀利。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指出:“烟草年轻化是行业自救行为,但长期来看会加剧公共卫生风险。”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杨杰补充道:“电子烟虽不含焦油,但尼古丁成瘾性同样存在,且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影响仍在研究中。”
在上海市,记者走访了一家主打“国潮风”的烟草品牌旗舰店。店内不仅售卖传统卷烟,还设有体验区供顾客试吸加热不燃烧产品。店长王女士表示:“我们严格查验身份证,但新规实施后,很多年轻人转而购买进口电子烟。”记者注意到,店内某款售价68元的电子烟包装上标注“仅限成年人使用”,但未设置明显警示语。
烟草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下降3.2%,而电子烟销售额增长21%。某券商发布的行业报告称:“年轻化是烟草企业寻求增量市场的必然选择,但政策风险仍是悬顶之剑。”
记者随后致电多家烟草企业公关部门,对方均拒绝透露针对年轻群体的营销策略细节。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透露:“企业内部有‘80后卖烟,00后玩潮’的调侃,但明面上不会承认。”
在校园周边,记者发现部分便利店通过“零食+烟草”捆绑销售吸引学生。例如,某店员推荐:“买两包薯片送一包十元的钻石烟。”这种行为已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的规定。北京市教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联合烟草局开展突击检查,但源头治理需要全链条发力。”
国际经验或许能提供借鉴。日本自2022年禁止电子烟口味后,青少年使用率下降40%;泰国则通过高额罚款和身份识别技术杜绝未成年人购买。中国政法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的陈教授表示:“单纯禁止无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提升替代品的吸引力。”
当天下午,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一则争议性话题:“十块的钻石烟有几种,我全买了。”该帖文下,有用户评论:“这不是钓鱼执法吗?”也有家长留言:“希望监管部门能真正管起来。”
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能获得国家卫健委对烟草年轻化现象的官方回应。但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需低于20%。在控烟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烟草年轻化现象的演变仍需持续观察。
标签: 十块的钻石烟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