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烟草行业再掀热议。一则关于“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的新闻报道在烟民圈迅速传播,引发广泛讨论。记者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尽管国家持续加强控烟力度,但部分烟民仍对“低危害、低价格”的烟草产品情有独钟。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记者见到了正在选购香烟的王先生。他向记者表示:“现在好抽的烟越来越少了,尤其是那些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最近听说某品牌推出了新系列,说是添加了减害成分,价格也不贵,我就来试试。”王先生所说的品牌,正是近期在市场上引起关注的“绿盒系列”,其零售价为每包12元,比普通中档香烟低约3元。
记者查阅相关报道发现,该品牌确实在2025年6月发布了减害技术升级公告,声称通过优化烟草配方和过滤嘴设计,减少了焦油和尼古丁的释放量。这一消息在烟民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位网名为“老烟枪”的用户留言道:“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终于有了,这下可以少抽点,但瘾还得过。”
然而,监管部门的回应却显得谨慎。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指南》中明确指出,尽管部分企业宣称其产品具有减害功能,但“烟草制品不存在绝对安全选项”。该指南还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强调任何形式的烟草使用都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行业专家的观点则更为复杂。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的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技术角度看,减害烟草确实有一定科学依据,但消费者需要理性看待。所谓的‘危害不大’,更多是指相对传统香烟的某些指标有所降低,而非完全无害。”他还补充道:“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部分烟民对性价比和口感的双重需求。”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调查发现,近三个月来,主打“减害”概念的香烟销量增长了约15%。在某电商平台,一款标榜“低焦油”的香烟月销量突破10万包,价格区间在10-15元之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透露:“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他们知道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才是主流。”
消费者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在上海市的一家烟酒店,李女士告诉记者:“我先生抽了几包所谓的减害烟,说味道不如以前,但他说危害小点总比大点强。”而另一位烟民张先生则认为:“这些都是噱头,真正想戒烟的人不会纠结于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而是直接选择替代品。”
法律与合规层面,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在7月10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宣称具有“减害”功能的烟草制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本产品不降低吸烟风险”的警示语。这一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违者将面临最高5万元的罚款。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烟民对“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存在认知误区。在广州市天河区,一位姓黄的烟民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几款低价香烟,说道:“这些烟都是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抽起来没什么负担。”然而,当他被问及是否了解这些香烟的焦油含量时,他却表示“不清楚”。
行业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变化。有消息称,国内某大型烟草集团正在研发新一代“低害”产品,计划在2026年上市。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消费者对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这部分市场。”
国际视角下,日本烟草公司早在2024年就推出了类似产品,其市场份额在一年内增长了近20%。该公司发言人曾表示:“在严格的控烟环境下,提供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是平衡公共卫生与消费者需求的有效途径。”
回到国内市场,记者在采访最后接触到了一位长期从事控烟工作的公益人士。他坦言:“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的出现,既是市场行为,也是监管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避免因‘减害’而增加消费量。”
标签: 危害不大价格低好抽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