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有一包绿色香烟群体画像曝光石破天惊

张小梦 4

2025年7月11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我国烟草市场迎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及零售终端,发现消费者对新型烟草制品的需求正逐步上升,而传统卷烟市场则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调整。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等替代品正在崛起,但烟草行业的核心仍在于合规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店内陈列的卷烟品牌琳琅满目,但与传统印象不同的是,绿色包装的烟草产品明显增多。店员王女士向记者介绍:“最近有一包绿色香烟特别受欢迎,是‘XX’品牌的一款新品,售价为60元/包,主打低焦油和天然香料成分,很多年轻消费者都会主动询问。”她补充道,这类产品通常附带详细的成分说明和健康提示,符合当前监管对透明化的要求。

记者注意到,店内还摆放了多款加热不燃烧产品。据店员透露,这类产品的销量已连续三个月保持20%的增长,但价格普遍较高,如某国际品牌的一盒(10支装)售价高达380元。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李先生表示:“虽然贵,但加热不燃烧的方式确实能减少二手烟危害,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只能选择这种。”他的话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在健康与习惯之间的矛盾心理。

与一线城市不同,记者下午在河南省某县级市的烟草零售点发现,传统卷烟仍是主流。店主张师傅展示了一包绿色香烟,品牌为“黄金叶”,售价45元/包。他告诉记者:“年轻人爱尝鲜,但老顾客还是认准老牌子。最近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指南》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暗示产品健康,所以我们现在都不敢在包装上打擦边球。”

在政策层面,记者查阅到最新发布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补充规定》明确指出,所有烟草制品必须在包装正面显著位置标注“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且字体不得小于包装面积的10%。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崔先生接受采访时强调:“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我们注意到,已有企业开始主动增加警示图案,这是积极信号。”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从中国烟草交易中心获悉,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为105.3(以2020年为100),较去年同期微涨2.1点。但不同品类分化明显:细支烟上涨3.8%,而传统粗支烟下跌1.2%。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分析师指出:“消费者正在用钱包投票,健康趋势下,细支、低焦油产品成为新宠。”

在消费者端,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28岁的程序员小陈说:“有一包绿色香烟我试过,味道确实淡很多,但提神效果打折扣。如果价格能降到40元以下,可能会考虑长期购买。”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周则坚持:“还是红塔山经典1956来得实在,25块钱一包,劲头足。”而60岁的退休教师刘女士则完全不看好:“烟就是烟,包装再花哨,本质没变。我儿子买那种电子烟,照样咳嗽。”

业内专家观点呈现多元。北京师范大学烟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教授认为:“绿色包装的流行背后,是企业试图通过视觉符号建立‘减害’认知,但这在法律上是灰色地带。”而新锐品牌“绿韵”的创始人则直言:“我们从未宣称健康,只是提供更多选择。就像咖啡有低因款,烟草也可以有低焦款。”

随着采访深入,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尽管多地已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但校园周边仍能见到隐蔽的“代卖点”。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部门今日通报,已查处3起此类案件,罚款金额合计12万元。执法人员表示:“电子烟伪装成普通物品,监管难度很大。”

临近傍晚,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酒吧后厨意外发现一包绿色香烟。酒吧经理小林坦言:“这是给熟客留的,正规渠道买不到。现在连酒吧这种场合,客人点烟都要偷偷摸摸。”这番话道出了烟草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综合全天观察,2025年7月11日的烟草行业呈现出三重特征:一是产品形态多元化,绿色包装、低焦油产品成为新增长点;二是监管力度持续加码,合规成本上升;三是消费者选择分化,健康意识与消费习惯的博弈仍在继续。在采访结束前,记者再次注意到,无论是在专卖店还是零售终端,那包售价60元的绿色香烟始终是消费者讨论的焦点之一。或许正如一位烟民所说:“有一包绿色香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传统烟草既不舍又渴望改变的复杂心态。”

标签: 有一包绿色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