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全国烟草行业区域对标工作再迎新动态。根据记者最新掌握的信息,多地烟草市场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持续深化对标管理,特别是在产品结构、渠道建设和消费者服务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竞争态势。其中,十元一包的烟推荐成为区域对标中的焦点话题,不仅关乎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的需求,更牵动着行业利润与市场平衡的神经。
在华北地区,某省级烟草公司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区域上半年十元一包的烟推荐销量同比增长15.3%,其中“黄山(新概念)”和“红塔山(经典1906)”两款产品表现尤为突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经济环境下,十元一包的烟推荐是很多消费者的‘保底选择’,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其市场渗透率甚至超过高端产品。”该人士还指出,华北烟草正在通过渠道下沉,进一步扩大十元档产品的覆盖面,例如在乡镇市场增加自动售烟机的投放密度。
与此同时,华东地区的对标策略则更加注重产品创新。记者在浙江某烟草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当地经销商普遍看好“利群(休闲)”和“南京(红))两款十元一包的烟推荐。一位烟民王先生评价道:“‘南京(红))的口感比以前柔和了,价格还稳定在10.5元一包,性价比很高。”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相关文件显示,该省正推动“一市一品”工程,要求各市结合本地消费习惯,优化十元档产品结构。例如,杭州市场主推的“利群(休闲)”包装更符合年轻消费者审美,而宁波则侧重传统口味的“红塔山(经典1906)”。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区域市场调控指导意见》强调,各地需严控十元一包的烟推荐的市场占比,避免低价竞争扰乱秩序。记者查阅该文件发现,其中明确提到:“十元一包的烟推荐销量占比不得超过30%,且不得通过变相促销(如赠送打火机)诱导消费。”这一规定在业内引发热议。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李教授表示:“从健康角度,限制低价烟是必要的,但需警惕‘一刀切’可能带来的黑市风险。”
南方市场的对标动作则更具前瞻性。广东省烟草公司透露,该省正试点“智慧烟店”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对十元一包的烟推荐的需求变化。记者在广州某连锁便利店看到,店员正在使用专用设备扫描顾客的身份证和购买记录,系统自动推荐符合其消费习惯的十元档产品。一位店员说:“比如有顾客长期购买‘双喜(硬))11元一包,但最近频繁光顾,系统就会建议尝试10.5元的‘红双喜(软))。”这种个性化推荐在提升销量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的讨论。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对十元一包的烟推荐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某建筑工地,工头老陈直接表示:“现在十元一包的烟推荐不好买了,以前到处有,现在非得去指定点,有时候还断货。”而在上海某高校附近,大学生小李则认为:“十元档的烟包装越来越花哨,但味道还是老样子,不如买15元一包的‘七匹狼(新概念))。”这种差异折射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税收同比增长8.2%,其中十元一包的烟推荐贡献了约12%的份额。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区域开始出现“价格上浮”苗头。记者在重庆烟草交易中心获悉,当地“娇子(软))从9.5元上调至10元,经销商解释称:“原料成本上涨,但销量并未受影响。”这一现象与国家局“稳价”政策形成微妙博弈。
在法律与合规层面,多起涉烟案件为区域对标提供了反面教材。例如,河南某市查处的“十元一包的烟推荐”走私案中,犯罪团伙通过伪造“黄山(新概念)”包装,以6元/包的成本销售,最终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当地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强调:“区域对标不仅要看销量,更要看合规性,任何打擦边球的行为都将被严惩。”
业内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的陈研究员指出:“当前十元一包的烟推荐的对标,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既要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又要防止过度依赖低价产品。”他建议,未来可探索“基础版+升级版”的产品体系,例如将“红河(软乙))作为基础款,同时开发同品牌高端线。这一观点在云南烟草公司的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最后,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尽管十元一包的烟推荐屡被提及,但各区域对“何为对标成功”的定义并不一致。有的强调市场份额,有的关注利润率,还有的看重品牌忠诚度。一位长期研究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总结道:“归根结底,区域对标不是简单的数据游戏,而是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十元一包的烟推荐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转型逻辑。”
标签: 十元一包的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