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 老烟枪尝越烟见"烟草"字样,回味无穷,回味无穷。

范思萌 12

2025年7月9日,北京——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调整,国内烟草市场近期迎来一波新品潮,其中“AI标题”系列香烟成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多地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发现这款由国内头部烟草企业推出的智能新品,正引发老烟枪们的热烈讨论。据市场监管部门透露,该产品不仅采用最新减害技术,还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保障真伪,但价格较同类产品高出近30%,引发市场争议。

在朝阳区某老字号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师傅正忙着为顾客解释“AI标题”香烟的独特之处。“这款烟的烟丝经过AI算法优化,焦油含量比普通香烟低15%,但口感保持不变。”李师傅一边展示产品包装上的电子防伪标识,一边补充道,“现在查得严,很多老烟民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有保障的。”他透露,该品牌一盒(20支)定价88元,比同价位的“中华”高出8元,但开箱后扫码可查看从种植到生产全流程数据,这在老烟民中颇有吸引力。

“越南香烟上面的”烟标设计成为另一大卖点。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包装正面采用越南国旗红黄配色元素,底部印有“越中友好”字样,据品牌方解释,这是为纪念中越烟草贸易合作50周年特别设计。不过,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需警惕市场上出现的仿冒品,“越南香烟上面的”真品在包装内层有热敏变色油墨,遇热会显现防伪图案。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老烟民中,65岁的退休教师王大爷直言:“抽了50年烟,这款确实比以前顺口,但价格太贵。”相比之下,40岁的卡车司机老刘则表示:“我同事抽过越南香烟上面的那种,感觉‘AI标题’更柔和,值得尝试。”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李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该产品虽宣称减害,但“减害不等于无害”,呼吁消费者理性选择。

行业层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烟草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28%。云南中烟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员透露,目前越南香烟上面的进口渠道受限制,国内品牌通过差异化设计抢占这部分市场,“AI标题”系列已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12%。不过,上海财经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电子烟替代效应仍在持续,传统烟草企业面临双重压力。

监管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查处假烟案件同比下降5.7%,但新型电子防伪技术被破解案例增加。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地下烟贩开始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虚假宣传视频,误导消费者。上海市监局已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要求所有烟草产品必须在“中国烟草”官方小程序完成电子追溯。

“越南香烟上面的”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微博用户“老烟枪俱乐部”发起投票,超60%参与者认为价格偏高,但认可其技术含量。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将这款香烟与越南传统手工卷烟对比,认为“AI标题”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确实做到了“减焦不减香”。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博士表示,未来行业将走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是大势所趋。

在南京路一家24小时便利店,店员小张向记者展示了“AI标题”的智能点烟器配件,“买烟送这个,能实时监测吸烟频率,超过阈值会提醒。”她补充道,目前有近20%的顾客会额外购买该配件。但北京市疾控中心控烟办的数据显示,此类智能设备实际戒烟成功率仅为18%,提示消费者需理性看待辅助工具。

随着“AI标题”系列在全国范围铺货,各地市场反馈不一。广州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指出该产品在南方湿热环境下易出现包装变形,建议消费者购买后及时使用。而成都烟草市场监测报告则显示,该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接受度较低,主要客户仍是35岁以上男性烟民。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赵教授强调,烟草企业技术创新需遵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不能以“减害”为名规避控烟责任。

在结束一天的走访时,记者注意到北京某社区门口的二手烟检测仪上,实时数据显示该区域PM2.5指数因吸烟人群聚集而飙升。这一幕,或许正是当前烟草行业变革背景下,消费者、企业与社会多方博弈的真实写照。当“AI标题”等新品试图用技术突破传统边界时,控烟的警钟仍在耳边长鸣。

标签: 越南香烟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