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抖烟用手抖香烟受年轻人追捧 红红火火

贾雨婷 10

2025年7月9日,全球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波动,中国烟草行业在严格监管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展现出复杂的运行态势。当日,多家烟草企业股价出现小幅波动,而国内卷烟市场则因“控烟政策加码”与“消费升级”两股力量的博弈,呈现出分化明显的市场行情。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部分高端品牌香烟销量稳定,而传统口粮烟则面临库存积压,尤其是“用手抖香烟”的消费者群体,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国内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销售额增速放缓至1.8%,反映出消费者对高价香烟的购买意愿减弱。其中,一线品牌“中华”和“利群”等高端系列价格稳中有升,零售价分别为120元/包和85元/包,而“红塔山”等中低端品牌则面临降价促销压力。一位零售店主表示:“现在‘用手抖香烟’的顾客多了,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散装或低价产品,单包消费明显减少。”

在政策层面,多地政府进一步收紧控烟措施。北京市于7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禁止在室外公共场所吸烟,违者罚款可达200元。上海市则推出“电子烟纳入监管试点”,要求所有电子烟销售平台必须实名认证。业内专家分析,这些政策虽短期内对烟草销量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将加速行业向健康化、规范化转型。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鞍钢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烟草行业必须适应新规,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进口烟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8%,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进入。例如,来自印尼的“多米尼加”牌香烟以每包70元的价格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者,而来自美国的“万宝路”则通过联名限量版包装,在二线城市销量增长15%。一位烟民表示:“现在‘用手抖香烟’已经不稀奇,大家更在意品牌背后的文化和体验。”

消费者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圈,记者采访到三位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30岁的张先生表示:“价格涨得太快,现在一包好烟相当于一顿快餐,只能‘用手抖香烟’凑合。”而45岁的李女士则认为:“健康更重要,我已经半年没买烟了。”相反,60岁的王大爷坚持认为:“烟草是生活必需品,禁烟只会让黑市更猖獗。”

烟草法律与合规领域也出现新动向。最高人民法院在6月发布《关于审理烟草制品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倍的罚款。这一举措被业内人士视为“打假”力度升级的信号。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李伟指出:“烟草行业合规成本将持续上升,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在行业内部,2025年7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公布“数字化转型三年计划”,计划投入200亿元用于智能生产线升级和供应链优化。其中,云南中烟的“云产链”项目已在试点中实现卷烟生产全流程可追溯,预计每年可降低成本3%。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高管透露:“技术投入虽能提升效率,但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依然被压缩。”

国际市场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5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HTPs)的监管需同步加强。欧盟拟于2026年全面禁止调味电子烟,而日本则因加热卷烟销量激增,成为全球第三大HTPs消费国。这些变化可能间接影响中国烟草出口策略。一位贸易商告诉记者:“东南亚市场对‘用手抖香烟’的接受度很高,但反倾销风险也在增加。”

综合来看,2025年7月9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政策收紧、需求分化、技术驱动”三大特征。无论是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还是监管层面的强化,都预示着传统烟草行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而对于那些依然习惯“用手抖香烟”的烟民而言,未来的选择或许将更加复杂。

标签: 用手抖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