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净化风暴”,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烟草专卖局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渠道流通的假冒伪劣烟草制品。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发现,尽管“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等非法销售渠道仍在暗处活跃,但正规渠道的监管力度持续加码,市场秩序整体趋于稳定。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商场的烟草专柜,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内容。据该店经理介绍,新规明确要求所有零售终端必须安装防伪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真伪。记者注意到,当天到店选购“中华(硬)”的消费者李先生表示:“现在买烟都习惯先扫码,毕竟假货太多了,上次在某个‘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的群里买过一次,结果发现是假货,损失了上千元。”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328起,其中网络售假占比达42%。上海市监局稽查总队队长王磊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重点打击的‘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这类非法渠道,往往通过微信群、短视频平台传播,利用消费者对低价的贪念实施欺诈。”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某微信群内有人兜售所谓“内部直供”的中华香烟,标价每条600元(市场价为700元),但群主强调“不开发票无售后”,这一细节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典型的制假售假特征。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假冒伪劣产品占比仍达5.7%。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报告》显示,中华、双喜、利群等高端品牌成为制假团伙的主要仿冒目标。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赵明在7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将联合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门,对‘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等新型售假模式开展专项治理,切断制假窝点与销售网络的联系。”
在广东东莞某烟丝加工厂,记者发现一非法生产线正在运作。据现场查获的记录显示,该窝点通过购买散装烟丝自行包装,冒充“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产品销售至全国。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假冒中华香烟2000余条,价值约120万元。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支队长陈华表示:“这些假烟的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长期吸食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接到多起关于“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的投诉。协会律师张伟提醒:“消费者若在非正规渠道购买到假冒烟草制品,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获三倍赔偿。”记者采访的几位烟民中,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刘表示:“现在买烟只去指定零售点,虽然贵一点,但至少放心。”而30岁的白领小王则认为:“‘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这种说法本身就可疑,正规渠道怎么可能绕过烟草公司?”
国际烟草市场动态显示,欧盟于2025年6月全面实施《烟草及新型产品指令》修订版,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包装采用统一防伪标准。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企业正在研究引入类似技术,预计明年开始试点。业内专家指出,虽然“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等非法渠道短期内难以根除,但随着技术监管的升级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市场净化效果将逐步显现。
在杭州某社区,记者看到市场监管人员正在向居民发放烟草真伪鉴别手册。据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介绍,近期通过社区宣传,居民主动举报涉烟违法线索数量增加了40%。一位刚购买到真品中华香烟的市民对记者说:“我特意对比了包装上的防伪标识,确实和手册上的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合规经营培训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7月9日,中国卷烟销售公司在培训材料中特别强调:“任何声称‘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的销售行为均为违法行为,零售户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渠道交易。”培训讲师、原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刘建指出:“市场净化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也是所有烟草行业从业者的共同使命。”
在成都某大型超市的烟草专柜,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商品进行扫码核验。该店负责人透露,由于严格执行溯源管理,近三个月未发现一起假冒产品流入。消费者王女士表示:“现在买烟越来越方便,超市里有专门的防伪查询设备,几分钟就能确认真假。”
随着全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的深入实施,烟草市场净化工作正进入常态化阶段。截至发稿时,多地已启动下半年专项检查,重点监控网络平台和物流渠道。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尽管“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等非法宣传仍在部分社交媒体存在,但消费者和零售户的警惕性显著提高,市场秩序正在逐步回归正规。
标签: 新出中华烟香烟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