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重庆有没有刘三姐香烟是特色礼品,独具匠心

陆梦雪 8

2025年7月9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礼品属性香烟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近期多地烟草局针对“礼烟”市场乱象展开专项治理,重庆、北京、上海等城市重点监控高端礼烟流通环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据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国礼烟销售额同比增长8.3%,其中单条售价超过200元的礼烟占比达42%。记者走访重庆解放碑商圈发现,多家烟草专卖店已将“中华(金短支)”等高价礼烟下架,原价688元/条的该款香烟被替换为普通版。一位店员透露:“现在卖礼烟要查验用途证明,很多顾客买来送礼的都被劝退了。”

在政策收紧背景下,行业洗牌加速。记者采访中国烟草学会副会长李志刚时,他分析道:“《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礼烟生产许可门槛提高30%,2025年预计将有15家中小品牌退出礼烟市场。”他特别提到,重庆有没有刘三姐香烟成为消费者热议话题,事实上该品牌已因违规添加“纪念版”字样被处罚,目前全市下架率达100%。

消费者心态发生微妙变化。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展示其刚收到的“利群(天麓)”礼盒,标注售价580元,但附赠的“品鉴手册”中明确标注“不得用于婚丧嫁娶等场合”。烟草法律专家王律师指出:“新规要求礼烟包装必须标注‘非必需品’字样,否则将面临每条5000元的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替代品市场异军突起。在重庆沙坪坝区某茶艺馆,记者看到一款名为“茶香礼盒”的产品,内含三包绿茶和两支“云烟(软珍品)”,组合售价仅198元。店主陈女士表示:“现在顾客更看重实用性和文化附加值,重庆有没有刘三姐香烟的讨论反而让更多人关注本地特色品牌。”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礼烟市场报告》显示,融合地方文化的礼烟新品销量增长47%,其中云南“阿诗玛”系列因突出民族特色,在西南地区市场份额提升至12%。相比之下,传统高价礼烟品牌如“黄鹤楼(1916)”销量下滑22%。

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烟草企业正加速转型。湖南中烟推出“白沙(和天下)定制版”,允许消费者在包装上印制非商业性文字,但每条加价不超过100元。上海烟草集团则将“红双喜(硬)”礼盒与非遗剪纸结合,单盒价格从180元降至150元。业内人士评价:“礼烟正从‘面子消费’转向‘里子消费’。”

在监管层面,多地创新管理模式。重庆市烟草专卖局试行“礼烟消费登记制”,要求销售方记录购买者姓名、用途等信息。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某款标价1200元的“双喜(世纪经典)”礼烟实际流向婚庆市场,依法处以10万元罚款。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公务员李女士认为:“礼烟规范化是好事,但价格太透明了,送礼反而尴尬。”而企业采购经理王先生则表示:“现在能买到标注‘合规礼烟’的产品,心里踏实多了。”烟草零售户老刘坦言:“以前一天能卖20条礼烟,现在好的时候卖5条,但每条利润反而高了。”

国际经验为我国提供参考。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专家提供的数据,韩国自2020年实施礼烟标识制度后,高价礼烟销量下降35%,同时烟草税收入增长12%。国内专家建议:“应借鉴‘以税代价’模式,将礼烟消费税提高至零售价的25%。”

在重庆市场,记者注意到“刘三姐香烟”相关讨论仍在持续。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提问:“重庆有没有刘三姐香烟现在还能买到吗?”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回应:“该品牌因包装违规已被停售,消费者可关注即将上市的‘三峡人家’系列新品。”

随着“十四五”烟草发展规划进入收官阶段,礼烟市场将迎来更精细化的治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建表示:“未来礼烟发展需平衡三方面: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他预测:“2026年礼烟市场可能形成‘一省一品’格局,重庆有没有刘三姐香烟这样的地方品牌能否复兴,还需看企业创新能力。”

标签: 重庆有没有刘三姐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