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爆珠烟吸不出来科技赋能迎刃而解

瞿思瑶 7

2025年7月7日,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变革浪潮。在“AI标题”这一主题下,各大烟草企业纷纷推出智能化、个性化产品,试图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据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多家品牌的新品中,爆珠烟因其独特的口感调节功能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但同时也出现了“爆珠烟吸不出来”的投诉现象,引发行业关注。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看到,某品牌爆珠烟的柜台前围满了顾客。销售人员表示:“这款新品采用AI温控技术,能根据吸烟者的呼吸频率自动调节爆珠破裂的时机,但有些消费者反映吸不出来,可能是操作不当。”一位刚购买该产品的年轻男子尝试多次后无奈摇头:“说明书上写着用力吸气,但我试了好几次都没用,感觉有点浪费钱。”类似的声音在其他城市也有出现,消费者普遍认为,尽管科技噱头十足,但实际体验与宣传存在差距。

行业专家对此现象解读道:“爆珠烟的技术难点在于气流控制与爆珠材质的匹配。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急于推出AI概念产品,但核心研发尚未跟上,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的李教授指出,真正的智能烟草产品应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习惯,而非简单堆砌技术。他举例说:“某国际品牌通过AI算法预测用户口味变化,精准投放薄荷或水果香爆珠,而国内产品更多停留在‘爆不爆’的初级阶段。”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企业需在智能生产、减害技术、合规透明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据记者查阅,新规要求所有带爆珠产品必须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操作方法,并禁止使用“智能调节”等误导性宣传语。一位监管人士透露:“近期已对三家因‘爆珠烟吸不出来’投诉集中的企业启动约谈,后续可能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市场行情显示,尽管技术争议存在,爆珠烟市场份额仍在扩大。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爆珠烟销量同比增长18.7%,其中“AI爆珠”系列贡献了约3.2亿元销售额。但价格战也日趋激烈,某省会城市烟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同款产品均价为26元/包,如今已降至21.5元,部分商家甚至打出“买一送一”促销。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30岁的软件工程师张先生表示:“爆珠吸不出来确实让人恼火,但能调节温度的新品我愿意尝试,毕竟现在控烟措施这么严,能有个新体验也不错。”而退休教师王女士则直言:“价格太贵了,26块一包的爆珠烟,吸不出来就等于直接烧钱。”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度,反映了市场对科技烟草产品的复杂心态。

记者还注意到,部分企业开始转向“合规科技”赛道。在某上市公司新品发布会上,技术负责人展示了通过区块链记录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信息,并嵌入AI检测系统确保尼古丁含量不超过国标。这种“科技+合规”的模式获得监管部门的肯定,但消费者对其实际效果仍存疑虑。

法律界人士提醒,随着《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管理办法》修订版落地,传统爆珠烟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北京某律所的烟草业务团队表示:“企业若因技术缺陷导致消费者投诉,可能面临虚假宣传诉讼,特别是当产品标榜‘智能’却无法实现时。”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高管透露,2025年下半年,头部企业可能将资源从爆珠烟转向“低焦油智能调配系统”,通过AI分析用户基因和吸烟频率,动态调整烟气成分。这种更前沿的科技路径,或许能为烟草行业找到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正密切关注“爆珠烟吸不出来”事件。该组织发言人表示:“我们将收集更多案例,若确认存在普遍性技术缺陷,将联合监管部门推动企业召回或改进。”这种压力下,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产品策略,某知名品牌宣布下架三款投诉率高的爆珠烟,转而研发更易操作的“一键爆珠”技术。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发现街头巷尾的烟民们对这场科技变革各有看法。一位老烟枪用方言总结:“搞这些花里胡哨的,还不如把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买得起。爆珠吸不出来?那还不如直接买普通烟。”而90后消费者小刘则期待:“要是真能通过AI减少有害物质,哪怕贵点也愿意试试。”这种代际差异,或许正是烟草科技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标签: 爆珠烟吸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