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低焦趋势”的深入推进,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产品迭代与消费升级。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低焦油产品发展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低焦油卷烟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南京 香烟”旗下的“金陵”系列低焦油产品成为市场新宠,单日销量突破50万条,创历史新高。
在南京卷烟厂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车间主任张明介绍:“为了满足‘低焦趋势’,我们今年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引进的德国哈尼克滤棒成型机可将焦油含量控制在4mg以下,同时保持原有口感。”据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主流低焦油卷烟焦油含量已从2018年的12mg降至平均6mg,部分高端产品甚至低于3mg。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李伟接受采访时表示:“监管层面也在同步调整,今年3月出台的《卷烟焦油含量分级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到2026年所有上市卷烟焦油含量不得高于8mg。这一政策直接推动了行业技术革新。”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烟酒店,店主王女士的柜台里,“南京 香烟”的低焦油版本占据了显著位置,“现在买这个的年轻人特别多,一包70元的价格虽然比普通版贵5元,但回头客不少。”
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志强分析:“低焦趋势背后是消费理念的转变。从2020年起,35岁以下烟民中有62%会主动选择低焦油产品,这一比例在一线城市高达78%。”他引用最新研究指出,焦油含量每降低1mg,长期吸烟者的肺部损伤风险可降低约3.5%。这一数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虽然知道吸烟有害,但能选一款伤害小点的,总归是好事。”
然而,市场分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在广东某工业区,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蓝领工人,其中7人表示“低焦油太贵,买不起”。其中一位姓陈的烟民算了一笔账:“普通‘南京 香烟’一包45元,低焦油版要65元,一个月下来多花300多块,够孩子半个月的奶粉钱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收入低于5000元的烟民中,仅27%愿意为低焦油支付溢价。
国际烟草巨头也不甘落后。菲莫国际中国区总裁约翰·史密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其最新产品时强调:“我们的‘IQOS低温加热系统’配合低焦油特制烟丝,焦油含量已降至2mg,同时满足了对尼古丁的需求。”但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对此提出质疑:“技术可以降低焦油,但焦油只是危害的一部分,尼古丁依赖问题仍未解决。”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芳医生告诉记者:“临床观察发现,改抽低焦油卷烟的病人,其肺部炎症指标平均下降15%,但肺癌筛查阳性率并未显著变化。”这一发现让许多烟民陷入两难。市民张先生坦言:“医生说我肺有点毛病,叫我戒烟,但我戒不掉,现在只能选‘南京 香烟’的低焦油版,至少心理上能安慰点。”
值得注意的是,黑市交易随之出现新动向。记者卧底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商贩将普通卷烟重新包装冒充低焦油产品,售价仅比正品低10元。武汉市烟草稽查支队队长赵刚表示:“今年已查处此类案件23起,涉案金额超200万元。消费者购买时务必认准防伪标识和正规渠道。”
在云南某县烟草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经理透露了一个行业秘密:“低焦油产品对烟叶原料要求极高,优质云烟的成本比普通烟叶高出40%,这也是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他预测:“未来两年,随着更多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价格战可能上演,届时低焦油产品将真正走入大众视野。”
与此同时,电子烟与低焦油卷烟的“拉锯战”仍在继续。深圳某电子烟品牌CEO在采访中表示:“虽然政策限制严格,但2024年我们的产品在18-25岁群体中的渗透率已达42%,远超同年龄段对低焦油卷烟的接受度。”这一言论引发传统烟草企业强烈反弹,中国烟草总公司发表声明称将加大低焦油技术研发投入,确保在“健康烟草”赛道上不落后。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烟民中,有8位表示正在尝试低焦油卷烟,其中3位是“南京 香烟”的忠实用户。“刚开始抽有点不习惯,但适应后觉得口感还行,关键是心理负担轻了。”一位姓孙的市民边拆“南京 香烟”低焦油版边说。他的话或许代表了当前烟草市场最真实的消费心态——在无法戒断的情况下,寻求一种“相对安全”的替代方案。
标签: 南京 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