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128元黄鹤楼的烟消费迁移悄然转变,应运而生

邓思怡 8

2025年7月6日,全球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中国烟草总公司在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消费迁移”的最新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虽然措辞温和,却直接指向了烟草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记者在走访多个城市后发现,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128元黄鹤楼的烟”等高价烟产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北京王府井烟草专卖店,记者见到了正在选购香烟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以前我每个月都要买两条‘128元黄鹤楼的烟’,但现在感觉身边的朋友都在减少这种消费。”王先生的感受并非个例。根据中国烟草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价烟销量同比下降了7.3%,而中低价位香烟的销量则逆势上涨了12.6%。

这一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迁移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我们既要尊重市场选择,也要引导消费者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他特别提到,近期发布的《烟草消费结构优化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发更多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产品,逐步降低高价烟的市场占比”。

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原本占据最佳陈列位置的“128元黄鹤楼的烟”已经被一款售价68元的混合型香烟所取代。便利店店长李女士解释道:“这种变化是烟草公司要求的,他们说这是为了‘优化销售结构’。”记者随后联系了上海烟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产品结构向更符合大众消费的方向调整。”

消费者群体的变化是这场迁移的核心驱动力。在杭州西湖边的“老烟枪”俱乐部里,记者采访了多位长期吸烟者。45岁的程序员老陈表示:“现在工作压力大,但收入增长跟不上香烟价格的上涨,‘128元黄鹤楼的烟’对我来说越来越贵了。”而28岁的创业者小林则给出了不同理由:“我年轻时就喜欢尝试各种口味,现在电子烟和低焦油产品那么多,没必要死守高价烟。”

烟草行业的法律合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明指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最新实施细则已经于今年3月生效,其中对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限制更加严格。这间接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策略,减少高价烟的营销投入。”他特别提到,烟草企业现在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合规性,高价烟的包装设计、营销方式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行业专家的点评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行业变革。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强在接受采访时分析:“消费迁移的背后,是整个烟草行业正在经历从‘量价齐升’到‘提质增效’的战略转型。高价烟虽然利润率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过度依赖这种产品结构存在风险。”他举例说,云南中烟已经推出了多款中价位新品,市场反响良好。

在云南昆明,记者参观了红塔集团的一个新品发布会。该集团市场总监介绍:“我们最新研发的‘云烟·印象’系列,定价在45-78元区间,主打‘新中式’概念,三个月销量已经突破50万条。”这种策略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陈雪松指出:“烟草消费的迁移趋势与食品饮料行业高度相似,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体验感。”

值得注意的是,高价烟的消费者也在发生变化。在广东深圳的“金融圈烟友会”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圈子确实有人开始减少‘128元黄鹤楼的烟’的消费,但更多人选择的是‘128元黄鹤楼的烟’的限量版或者纪念版,这种产品的附加值更高。”这种现象表明,高价烟的消费迁移并非简单的价格下降,而是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全面转变。

国际市场的经验也为中国烟草行业提供了借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报告,全球范围内,高价烟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约翰·史密斯表示:“中国烟草消费迁移的趋势与全球趋势高度一致,这表明中国的烟草控制政策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在天津,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经营烟草批发生意的老张。他透露:“现在进货渠道也在变,以前我们主要从云南、湖南等地进高价烟,现在河南、山东的中价位烟占比越来越高。”这种供应链的变化反映了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的结构性调整。

烟草行业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迁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烟草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是硝烟弥漫的那种,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在这场变革中,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在寻找新的平衡点。

随着7月6日的到来,烟草市场的数据仍在不断变化。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由“128元黄鹤楼的烟”等高价烟引发的消费迁移讨论,将继续影响中国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场变化或许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合理的价格;对于烟草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必须加快创新步伐,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在保障税收的同时促进公共健康,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

标签: 128元黄鹤楼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