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随着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深化,全国范围内烟草行业许可优化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烟草行业许可优化实施方案》明确,即日起将简化烟草零售许可证的申请流程,并扩大电子许可证的覆盖范围,旨在提升行业管理效率,同时兼顾市场公平与消费者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许可优化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缩短审批时限,将原有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二是推行“一网通办”,消费者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或“掌上办”APP在线申请许可证,无需线下多次跑动;三是放宽部分区域的准入条件,如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商业中心,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者以更低的门槛进入市场。
这一政策调整的背后,是国家对烟草行业精细化管理的持续探索。据《中国烟草报》报道,2024年全国烟草行业零售终端数量首次突破600万家,其中约30%为新增商户。然而,繁琐的许可流程一度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优化许可制度并非放松监管,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和流程再造,实现‘放管服’的协同推进。”
在市场层面,这一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的数据显示,自6月1日试点推行电子许可证以来,新申请商户的通过率提高了15%,投诉率则下降了8个百分点。一位刚拿到电子许可证的店主张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要跑三个部门,现在手机上提交材料,第二天就收到电子证,省时又省力。”
然而,政策落地也面临新的挑战。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电子许可证的推广虽然提高了效率,但部分老年商户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弱。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在近期培训中特别增设了“银发商户帮扶计划”,安排专人指导60岁以上经营者使用电子系统。中国烟草协会副秘书长王强指出:“技术赋能的同时,不能忽视特定群体的需求,这考验着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此次许可优化关注的另一重点。根据新规,所有获得许可证的商户必须公示“三证合一”标识,即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承诺书。记者走访发现,在黄鹤楼专卖店,每包黄鹤楼细烟26元一包的价格标签旁,都张贴了清晰的许可编号和投诉电话。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许可证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同比下降22%。
在产品市场方面,不同价位的烟草品牌反应各异。黄鹤楼细烟26元一包作为中高端市场的代表,其代理商透露,许可优化后,该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的铺货率提升了近10%。相比之下,低价位卷烟的经销商则表示,虽然进入门槛降低,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位经营3元档卷烟的店主坦言:“现在街边店多了,同样的货卖不出好价钱。”
法律合规层面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增加了“动态监管”条款,规定监管部门每季度将随机抽取20%的商户进行合规检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律师分析:“这相当于给许可证增加了‘有效期’,商户必须持续符合条件,否则可能被吊销资质。”
消费者评价方面,采访中呈现两极分化。30岁的程序员刘先生表示:“许可优化后买烟更方便了,但黄鹤楼细烟26元一包的价格还是有点高。”而45岁的个体户李女士则认为:“以前想开个小卖部卖烟,手续太麻烦,现在流程简化了,生意也多了些选择。”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8%的受访者对烟草许可优化持正面评价,但仍有32%的人担忧未成年人购烟风险增加。
业内专家对政策效果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赵宏在分析时指出:“许可优化是手段而非目的,关键要看后续配套措施能否跟上。比如如何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异常交易,如何平衡便利性与未成年人保护等。”
国际经验也为中国提供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专家约翰·史密斯在邮件中向记者表示:“中国此次改革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智能监管’理念,但需注意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关键在于建立‘宽进严管’的机制,既要降低准入门槛,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程可追溯。”
截至发稿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下半年将针对许可优化后的新情况开展专项调研,预计9月发布《烟草行业许可后管理实施细则》。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的监管格局正迎来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影响,将在未来数月中逐渐显现。
标签: 黄鹤楼细烟26元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