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全国烟草行业物流追溯系统迎来新一轮升级,标志着我国在烟草制品全链条监管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新版系统将全面覆盖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物一码”全程可溯。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要求,也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烟草配送中心,记者观察到工作人员正对每箱卷烟进行扫码入库。物流主管李明介绍:“新版系统要求在运输环节增加三次独立扫码,确保货物在途状态实时更新。”他特别提到,系统升级后,消费者可通过手机小程序查询到卷烟的生产日期、批次号以及运输轨迹,“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精细化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物流追溯系统的完善体现了我国烟草治理的“技术+法治”双轮驱动策略。他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指出:“烟草制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应当接受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新版系统正是这一法律要求的数字化延伸。值得注意的是,系统还嵌入了智能预警模块,当发现异常流向时,会自动触发跨部门协查机制。
市场方面,新版系统上线首日对卷烟价格体系产生微妙影响。中华、玉溪等高端品牌批发价保持稳定,维持在每条1200元至1500元区间,但部分二线品牌出现约5%的提价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源于追溯成本增加导致的传导效应。在云南昆明一家烟酒店,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进一批货需要多填三页追溯单,虽然麻烦,但确实杜绝了假货。”
消费者对这一变化反应不一。28岁的程序员刘畅表示:“整天吃尼古丁的香烟危害已经足够大,如果追溯能减少假货,我支持。”而45岁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则抱怨:“扫码太慢,高峰期耽误生意。”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李锦表示,公众认知差异正是推进烟草治理需要克服的挑战,“我们需要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总队长赵强透露,新版系统已接入公安部“天网”工程,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在近期查获的一起跨省走私案中,正是通过物流追溯系统锁定了涉案车辆轨迹,成功缴获假冒中华香烟1200条,涉案金额超过180万元。赵强强调:“技术手段的升级不会改变烟草专卖的本质属性,打击非法流通始终是首要任务。”
国际烟草控制专家、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司前司长伊冯·施密特通过邮件评价:“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远超许多发展中国家,但仍有改进空间。建议将追溯数据与公共卫生研究相结合,建立更科学的减害评估体系。”他特别提到,欧盟正在测试将尼古丁含量纳入区块链追踪的试点项目,这一思路值得借鉴。
在广东佛山烟草产业园,记者看到生产线上的追溯芯片植入工序已实现自动化。技术总监陈工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持终端完成一包“双喜”香烟的全程追溯:“从烟丝入库到成品下线,每个节点都有时间戳和地理位置信息。”他透露,虽然单个芯片成本仅为0.08元,但全国推广需要投入超过3亿元的基础设施改造费用。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隐私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发布了《烟草物流追溯系统隐私保护白皮书》。报告显示,新版系统采用“数据脱敏+访问控制”双保险机制,普通查询只能获取到县级市场监管单位信息,完整溯源链条仅对执法部门开放。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会长孙华民认为:“这种分级授权设计体现了技术向善的原则。”
在山东济南,一位长期研究烟草经济的老烟民对记者坦言:“整天吃尼古丁的香烟危害,我们心里清楚得很。追溯系统再严格,也改变不了香烟的本质。”他的观点代表了部分消费者的真实心态。中国疾控中心控烟与呼吸健康研究室主任吴明指出,物流追溯只是烟草控制组合拳中的一环,要真正降低烟草危害,还需从税收、广告限制、公共场所禁烟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随着新版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铺开,行业观察人士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一些电商平台开始要求烟草品牌提供“区块链追溯证书”作为上架资质。京东旗下“京喜烟草”项目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合规正成为市场准入的新门槛,技术监管正在重塑烟草流通的底层逻辑。”
标签: 整天吃尼古丁的香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