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防伪溯源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市场监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本年度上半年全国烟草打假打私案件同比增长15%,涉及金额超20亿元。在多重监管压力下,行业防伪技术升级成为焦点。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新版烟草专卖品溯源码将于下月全面启用,采用区块链技术加密的“一物一码”系统将覆盖从生产到零售的全链条。
“新版溯源码不仅是简单的二维码升级,而是集成了生物识别、时间戳和地理位置验证的多维度防伪体系。”中国烟草总公司技术中心专家李明(化名)向记者解释,以某品牌“细支”产品为例,消费者扫码后可实时查看生产日期、运输路径及销售终端信息,系统甚至能识别是否经过二次拆封。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北京朝阳区某便利店正在推广的“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其包装上新增的荧光防伪标识在紫外线灯下显现出“2025”字样,这一技术已应用于全国90%以上的卷烟品牌。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秩序分析报告》显示,电子烟与卷烟的交叉监管成为新挑战。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查获的一起案件显示,某电商平台通过“加热不燃烧”设备销售假冒伪劣“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业内专家指出,此类产品常通过社交媒体“私域流量”渠道流通,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在广州市天河区某烟酒店,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顾客买烟都会要求扫码验证,特别是年轻人对防伪要求很高。”
烟草价格体系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5年6月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同比上涨3.2%,其中低档烟(100元/条以下)销量占比首次突破45%。记者走访发现,经济型产品中“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因包装升级和口味创新,销量逆势增长。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华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规定,任何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将被视为扰乱市场秩序,这解释了为何部分品牌主动提价。”
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防伪溯源的延伸战场。北京消费者协会近期受理的投诉案例显示,有消费者因购买“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后出现喉部不适,经检测发现尼古丁含量超标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专家孙涛强调:“防伪不仅是防止假冒,更需确保产品符合健康标准,新版溯源系统将强制标注有害成分含量。”记者在杭州街头随机采访的5位烟民中,有3人表示“扫码验证已成为习惯”,但也有人质疑:“包装越复杂,价格会不会涨?”
国际市场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中国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对全球控烟有示范效应。欧盟烟草制品指令(TPD4.0)要求成员国在2026年前强制实施类似中国“一物一码”的追踪系统。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思宇透露:“我们的防伪技术已输出至东南亚5个国家,越南市场首批采用区块链溯源的‘双喜’产品销售额增长22%。”
在技术迭代层面,行业正从“追溯”向“预测”转变。某头部企业研发的AI风控系统可分析销售数据与防伪码激活率的偏差,自动预警疑似假冒区域。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技术监督科科长林涛举例:“系统曾发现江苏某县销售量异常,核查后发现是假烟分销点。”记者注意到,最新一代的“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包装内嵌的RFID芯片,不仅能防伪,还能记录开包时间,为打击非法二次销售提供数据支持。
供应链透明度方面,云南中烟与贵州茅台合作的“溯源+防伪”模式成为标杆。双方联合开发的“酱香型卷烟”项目,通过共享仓储管理系统,实现烟叶种植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数据互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供应链数字化率已达68%,较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但业内人士也指出,部分中小企业因技术投入不足,仍在使用“半自动化”溯源系统。
政策执行层面,《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案明确,零售户未按规定张贴溯源码验证标识将面临5000元以下罚款。记者在山东济南走访时发现,大型连锁超市已配备扫码验伪设备,而个体烟酒店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现象。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刘春雄分析:“未来监管重点将从‘查假’转向‘防假’,防伪溯源将与信用体系挂钩。”
消费者教育仍是薄弱环节。记者在社交媒体发现,仍有消费者分享“如何识别假烟”的“土方法”,如“看包装边缘”等。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应养成扫码验证习惯,同时保存购买凭证。”在南京某高校附近,一位经常购买“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的大学生表示:“知道扫码,但总觉得麻烦,现在看到报道说假烟危害大,以后会注意。”
标签: 10元左右的爆珠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