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红梅软黄渠道管控显成效 水到渠成

洪晓萱 17

2025年7月4日,烟草行业渠道管控再迎新动态。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各地烟草渠道管控措施不断细化,特别是在零售终端管理、价格体系维护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打击方面,呈现出更加严格的态势。记者今日从多地烟草专卖部门及行业内部获悉,近期多项新规的落地执行,进一步规范了烟草流通秩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购买渠道。

在云南昆明,记者走访多家烟草零售点时发现,新版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申请条件更加严格,尤其是对经营场所的面积、位置以及周边零售点数量等均有明确要求。一位经营烟草零售多年的店主表示:“现在办证比以前难多了,不仅要符合面积要求,还要通过专卖局的现场核查,确保不会出现过度竞争。”与此同时,云南省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零售终端必须安装最新的电子追溯系统,对烟草产品的进货、销售、库存进行实时监控,以防止渠道外流。

在价格管控方面,红梅 软黄作为云南烟草的代表性产品,其市场零售价被严格控制在每包6元人民币。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部分偏远地区的零售点存在超价销售现象,但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已加大巡查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一位消费者在采访中提到:“以前有些小店卖红梅 软黄要7块,现在明显少了,看来监管确实有效。”烟草行业内部专家指出,价格体系的稳定是渠道管控的核心环节,只有确保价格不乱,才能避免非法渠道的滋生。

与此同时,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行动也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级。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假冒伪劣烟草案件1.2万余起,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红梅 软黄”等畅销品牌的假冒产品数量显著下降,这得益于烟草专卖部门与公安机关的联合行动,以及消费者举报机制的完善。一位参与案件侦破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制假售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风险,这使得不法分子难以生存。”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烟草行业也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近日,多家烟草企业推出“扫码验证”服务,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烟盒上的二维码查询产品真伪及来源信息。这一举措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一位来自上海的消费者表示:“以前买烟总担心买到假的,现在扫个码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心里踏实多了。”烟草行业专家认为,这种技术手段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也为烟草专卖部门提供了更有效的监管工具。

然而,渠道管控的加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部分偏远地区的零售点反映,由于严格的管控措施,部分合法渠道的烟草产品供应出现紧张,尤其是对一些低焦油、低危害的烟草产品,需求量增加但供应跟不上。一位来自贵州的零售店主告诉记者:“现在进一批低焦油的红梅 软黄要等好几天,有些顾客等不及就去了其他地方。”对此,烟草行业内部人士解释称,这是由于产能调整和运输限制的双重影响,预计随着供应链的优化,这一问题将逐步缓解。

在政策法规层面,《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工作也在持续推进,预计将在年内出台新的细则。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新规将进一步明确烟草渠道管控的标准,特别是在电子烟纳入监管后,如何平衡传统烟草与新型烟草制品的渠道管理,将成为立法的重点。一位长期关注烟草政策的律师指出:“未来的烟草管控将更加注重全链条管理,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漏洞。”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的变化也对国内渠道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控烟力度加大,不少跨国烟草企业开始调整在华销售策略,部分品牌渠道收缩明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曾经在国内市场热销的外烟品牌,如今在零售终端的可见度大幅降低。一位烟草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内烟草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加强本土品牌建设,巩固渠道优势。”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不同群体的看法各异。有消费者表示,渠道管控的加强使得购买烟草更加规范,减少了买到假烟的风险;但也有部分烟民认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导致部分产品购买不便,甚至出现“一包难求”的情况。一位经常购买红梅 软黄的消费者告诉记者:“现在买红梅 软黄要排队的现象少了,但有时候店里就几包,选择余地不大。”这种两极分化的反馈,也反映了渠道管控在平衡市场秩序与消费者便利性之间的复杂性。

展望未来,烟草行业渠道管控仍将持续深化。从零售终端的智能化管理,到价格体系的动态调整,再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源头打击,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正如一位烟草专卖局官员所言:“渠道管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才能真正实现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零售商、烟草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将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标签: 红梅 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