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科技 万智牌整箱成瘾机制让人欲罢不能,乐此不疲

田若涵 3

2025年7月1日,全球烟草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其核心议题聚焦于“AI标题”所揭示的成瘾机制研究新进展。据《烟草与健康》杂志最新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指出,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通过AI算法模拟的神经通路分析,发现其成瘾机制与大脑奖赏回路的激活效率呈正相关,这一发现为全球烟草监管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在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了社会对烟草成瘾机制的关切。发布会上,副局长李明表示,我国已启动“烟草成瘾风险评估系统”试点项目,通过AI技术对吸烟者的成瘾程度进行分级管理,旨在为精准控烟提供数据支持。记者注意到,在提及该系统时,李明特别强调:“我们不会过度干预个人选择,但科学手段的介入将帮助烟民更清晰地认识自身风险。”

市场方面,烟草行业并未因监管压力而停滞。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国内烟草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2%,其中“万智牌整箱”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提升15%,这一数据引发了业内对“高端化”趋势的讨论。烟草分析师王立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追求,正在重塑烟草产品结构。”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陈静指出,烟草行业的“高端化”策略可能掩盖其健康危害,她引用WHO最新数据称:“全球每年仍有800万人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AI技术不应仅服务于商业利益。”这一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买‘万智牌整箱’的人,可能并不知道AI算法正记录着他们的每一次购买行为。”

在消费者层面,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零售点。35岁的软件工程师张先生坦言:“我尝试过戒烟APP,但发现那些基于AI的戒烟方案效果有限。”而另一位烟民李女士则表示:“如果AI能帮我计算每支烟的‘健康成本’,或许会有所帮助。”这种分歧反映了公众对烟草成瘾干预措施的复杂心态。

法律合规领域也出现新动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显示,某烟草企业因未在产品包装上完整标注AI技术分析出的成瘾性等级,被判定违反《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案主审法官刘芳指出:“AI技术的应用不应成为企业规避监管的理由。”

业内专家观点多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主任杨功焕教授认为:“AI可以成为控烟工具,但前提是监管机构掌握算法核心。”而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赵明则持不同看法:“过度干预算法可能阻碍技术创新,应通过行业自律实现平衡。”

国际比较视角下,欧盟于2024年实施的《数字烟草监管指令》要求成员国建立AI成瘾风险评估数据库,这一立法动向被国内学者视为“重要参考”。记者从欧盟委员会获取的数据显示,该指令实施后,成员国青少年吸烟率平均下降5.7个百分点。

在行业应对方面,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发布声明称,其开发的“万智牌整箱”替代品已通过AI技术优化了尼古丁递送系统。公司首席科学家马克·琼斯在邮件回复中解释:“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模拟了1000种减害方案,最终确定了当前产品配方。”这一表述被健康倡导组织批评为“商业包装的伪科学”。

零售端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便利店已开始使用AI摄像头识别吸烟行为,并推送戒烟信息。北京朝阳区某连锁便利店店长透露:“系统识别准确率已达92%,但顾客抵触情绪不小。”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2025年的烟草行业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AI技术为成瘾机制研究和控烟干预提供了新工具;另一方面,商业利益与公共健康的博弈仍在继续。正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所言:“当‘万智牌整箱’和AI戒烟方案出现在同一货架时,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清晰的信息,而非技术的迷思。”

在监管层面,中国拟于2026年实施的《AI与烟草健康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据参与起草的专家透露,新规将首次明确要求烟草企业公开AI算法中关于成瘾性评估的关键参数。这一举措若能落地,将显著改变当前行业的技术透明度格局。

标签: 万智牌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