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关于终端画像的深度探讨。在日益严格的监管政策和不断升级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烟草企业的终端管理正迎来新一轮变革。记者今日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烟草零售终端,发现“1916防伪标识”已成为行业合规管理的重要抓手,而消费者对于烟草产品的需求与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上午10时,记者首先来到北京西城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师傅告诉记者,近年来,烟草行业对终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防伪技术的应用。“现在每一包烟都必须贴上1916防伪标识,消费者扫码就能知道真假,我们作为零售商,也得学会识别这些标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处罚很重。”李师傅说。据他介绍,目前北京地区烟草零售终端的合规率已经达到98%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监管部门的严格检查和企业的技术支持。
记者随后查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终端管理规范》,文件明确指出,所有烟草产品必须配备具有唯一性的1916防伪标识,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扫描验证真伪。同时,文件还要求零售终端必须建立电子台账,记录每日销售数据,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可追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措施虽然增加了零售商的运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在上海,记者采访了一位经常购买香烟的消费者王先生。王先生表示,他对烟草产品的防伪标识并不陌生,“现在买烟,我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1916防伪标识,毕竟假烟对身体不好,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他提到,最近他购买的一条中华香烟(软包,售价85元/包)就带有清晰的防伪标识,扫码后显示“正品认证”,让他感到放心。然而,也有消费者持不同看法。来自广州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认为烟草行业过于强调防伪,反而让消费者感到压力,“我们只是想买一包烟,何必搞得这么复杂?”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发现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行业整体销售额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根据行业数据,截至6月28日,全国烟草零售终端数量已突破600万家,其中城市核心商圈的终端销售额同比增长5.3%。一位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尽管监管趋严,但烟草消费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高端烟草产品,如‘中华’、‘双喜’等品牌,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的合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多地烟草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零售终端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未按规定张贴1916防伪标识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将面临罚款甚至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每周都会随机抽查10%的零售终端,确保合规经营。对于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店铺,我们会重点检查。”
在广东,记者走访了一家位于深圳的烟草批发市场。市场负责人张经理透露,近年来,随着防伪技术的普及,假烟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以前我们每个月都会查到几批假烟,现在几乎没有了。1916防伪标识起到了关键作用。”张经理说。他还提到,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烟草产品,95%以上都带有防伪标识,这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购买保障。
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位烟草行业法律顾问。该顾问表示,烟草行业的合规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是法律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烟草制品必须具有防伪标识,否则将视为违法产品。他建议零售终端经营者加强法律学习,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收集了多位烟民的看法。一位来自成都的烟民刘先生表示:“1916防伪标识让我买烟时更放心,毕竟现在假烟太多了。”而另一位来自武汉的烟民则认为:“价格是关键,只要价格合适,防伪标识有没有都无所谓。”这种差异化的观点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烟草产品时的多元化需求。
下午3时,记者来到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烟草专卖店,发现店内正在推广一款新上市的烟草产品。店员介绍,这款产品采用了最新的防伪技术,除了1916防伪标识外,还增加了AR扫描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看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增强信任感。这种创新举措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发现,尽管烟草行业面临着严格的监管和市场压力,但终端画像的精细化管理正在逐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从防伪技术的应用到合规管理的强化,烟草企业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而“1916防伪标识”作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将继续在烟草行业的终端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标签: 1916防伪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