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6日,烟草行业市场净化工作再迎新进展。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行动已累计查处案件超过2.3万起,涉案金额达15亿元,市场净化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监管部门持续高压的打假打私态势,以及各地烟草专卖部门的协同作战。
在此次行动中,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成为打击重点区域。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地区历来是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集散地,尤其是“阿里山中支烟”等知名品牌,常常被不法分子仿冒。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业内人士透露:“仿冒品的包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价格往往只有正品的1/3到1/2,这对消费者构成了极大的误导。”
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重点针对线上渠道的假冒伪劣烟草制品进行了专项整治。通过大数据监测,共清理非法电商平台账号1.8万个,下架违禁商品链接3.6万条。同时,线下市场也同步加强巡查力度,各地烟草专卖部门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雷霆行动”,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和销售渠道混乱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尽管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烟草制品的真伪辨别能力不足。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酒店,一位正在选购“阿里山中支烟”的顾客告诉记者:“现在假烟太多,包装都做得像模像样,有时候真的分不清。”他坦言,虽然知道购买假冒伪劣烟草制品存在健康风险,但出于价格考虑,偶尔还是会冒险尝试。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正品率已达到96.8%,较2024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然而,在部分偏远地区,假冒伪劣烟草制品仍然存在一定市场。例如,在云南省某县,记者发现当地烟民对“阿里山中支烟”的仿冒品接受度较高,主要原因是正品价格较高,而仿冒品仅售每条200元左右,远低于正品每条450元的价格。
烟草行业专家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市场净化工作不能仅靠监管部门单打独斗,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消费者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同时,烟草企业也应加强防伪技术升级,从源头上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他建议,未来可以在烟草制品包装上采用更先进的防伪标识,如二维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一扫便知真伪。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多位烟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位长期吸食“阿里山中支烟”的消费者表示:“正品口感确实不一样,但价格太高,有时候会买点便宜的替代品。”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认为:“为了健康,还是应该尽量少抽,至于真假,我觉得没那么重要。”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对烟草制品的认知偏差。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兴起,传统烟草市场的监管也面临新的挑战。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加紧研究电子烟监管的配套政策,预计下半年将出台相关法规,进一步规范新型烟草制品市场秩序。此外,针对青少年吸烟问题,监管部门也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机会。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1-6月,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高端烟草制品销量增长显著,尤其是“阿里山中支烟”等代表性品牌,销量同比增长8.7%。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趋势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烟草制品的需求正在提升。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的合规经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记者采访的多家烟草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向未成年人售烟等违规行为。某知名烟草品牌的市场总监表示:“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监管报道方面,近期多家媒体对烟草市场净化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其中,《中国烟草报》刊发的《市场净化进行时》一文指出,当前烟草市场秩序总体向好,但仍需持续发力。文章引用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相关数据,强调“打假打私、规范市场、服务群众”是监管部门的三项重要任务。
对于“阿里山中支烟”这一品牌,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对其正品与仿冒品的辨别需求日益增强。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辨别经验:“正品包装边缘平整,字体清晰,而仿冒品往往有毛刺,字体模糊。此外,正品的价格通常不会低于400元/条,低于这个价格就要警惕了。”这些来自消费者的真实反馈,为市场净化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随着“七一”建党节的临近,各地烟草专卖部门还将开展“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烟草市场主体责任意识。业内人士预计,在多重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下半年烟草市场净化工作将取得更大成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阿里山中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