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4日,北京——随着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优化,中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许可制度调整。今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数字化监管等多项措施,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据记者了解,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放管服”三方面的协同推进。一方面,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申请条件有所放宽,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申请烟草零售许可证的门槛降低,审批时限从原有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引入“一网通办”系统,申请人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或小程序在线提交材料,实现“最多跑一次”。此外,监管部门还将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数字化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烟草零售点的库存、销售数据,防止非法渠道流入。
“这次调整对中小零售户来说是重大利好。”北京朝阳区一家烟酒店的店主李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申请许可证需要跑多个部门,材料繁琐,现在只需要在线提交,审批速度也快了很多。我们店里的香烟库存管理也更加规范,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库存问题被罚款。”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此次许可优化政策预计将带动烟草零售市场的进一步活跃。据中国烟草总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烟草零售额同比增长5.2%,其中个体工商户贡献了超过30%的增长。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审批流程的简化,更多小微企业将进入烟草零售市场,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然而,政策调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消费者担忧,烟草零售点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香烟。“我家附近就开了三家烟酒店,以前只有一家。”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放学路上随便拐个弯就能买到烟,这对青少年吸烟防控是个挑战。”
针对这一担忧,国家烟草专卖局在通知中特别强调,优化许可不等于放松监管。新规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加强对零售点的日常巡查,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并对违规行为实施“黑名单”制度。此外,通知还规定,所有新申请的烟草零售点必须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确保购买者年龄超过18岁。
“互送香烟”这一传统社交行为在此次政策调整中也被纳入监管范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烟民习惯在聚会时“互送香烟”以示友好,但这一行为在部分地区已被明令禁止。例如,上海、广州等地早在2024年就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规定公共场所禁止“互送香烟”,以减少二手烟暴露风险。此次国家层面的许可优化政策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互送香烟”,但多位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监管的加强,未来“互送香烟”的场景可能会进一步受限。
“从法律角度看,烟草专卖法并未禁止‘互送香烟’,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严格的措施。”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表示,“‘互送香烟’虽然看似小事,但可能成为青少年吸烟的诱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引导和规范。”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方面,此次政策调整还涉及电子烟监管的协同推进。通知明确要求,烟草专卖局将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加强合作,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范畴。这意味着,未来电子烟零售点也将参照传统烟草零售点的标准进行审批和监管。
“电子烟市场乱象一直存在,这次政策调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位电子烟行业从业者表示,“电子烟和传统香烟的监管标准逐步趋同,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
消费者评价方面,对于此次许可优化政策,反应不一。一位经常购买香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审批流程简化是好事,但烟草价格并没有下降。目前一包‘中华’香烟的价格仍然在80元左右,‘红塔山’经典1956的价格也在10元左右,价格稳定但消费需求并未明显增加。”
相反,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欢迎:“以前申请许可证太难了,现在小店也能卖烟,我们买烟更方便了。不过,我还是希望监管部门能进一步加强对烟草广告的管控,毕竟吸烟有害健康。”
业内专家点评中,多位学者认为此次政策调整是烟草行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一步。北京烟草学会秘书长王女士指出:“许可优化不是放松监管,而是通过更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烟草行业还需在控烟履约、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随着政策的落地,烟草零售市场将迎来新的变化。从审批流程的简化到数字化监管的加强,从传统烟草到电子烟的协同管理,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关乎行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治理。在“互送香烟”这一传统社交行为可能受限的背景下,烟草行业的未来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标签: 互送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