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5日,随着“软中华香烟批发商年轻人追捧,应接不暇”这一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持续发酵,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市场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但部分品牌通过包装设计、营销手段等“软性”方式,仍试图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渗透。一位不愿具名的软中华香烟批发商透露:“近两个月,20-30岁客群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5%,其中不乏学生群体。”
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全国烟草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增长8.3%,其中电子烟及新型烟草制品占比达12.7%。某大型连锁便利店经理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内部销售数据:“某品牌细支烟产品在高校周边门店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而该款香烟的包装采用了极简设计,并搭配‘小众’营销话术。”
然而,这种“年轻化”策略正面临监管高压。6月10日,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通报,对3家存在“诱导青少年消费”行为的零售点处以合计5.8万元罚款。法律专家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烟草广告以“健康、时尚”等词汇吸引未成年人,但“软性营销”的界定仍存在灰色地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比如某品牌推出的‘限量版’包装,虽然未直接宣传,但通过社交媒体话题炒作,实际效果与广告无异。”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25岁的程序员小陈告诉记者:“我反感任何形式的烟草营销,但不得不承认,某些品牌的新包装确实很吸引眼球。”相反,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则表示:“我班上已经出现学生互相炫耀某款进口细支烟的情况,这绝对与包装设计有关。”
在行业层面,传统烟草企业正加速转型。记者采访到某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对方坦言:“我们正在研发‘减害’产品线,但不会主动向年轻人推广。”与此同时,软中华香烟批发商普遍反映,2025年新品“低焦油”系列销量平平,而包装更“潮”的竞品却逆势增长。一位批发商算了一笔账:“一箱软中华(250条,每条10包)批发价约2.6万元,利润率约18%,但某网红品牌同量级利润可达22%。”
国际经验或为我国提供参考。欧盟自2023年起实施“标准包装”政策,强制所有烟草产品采用统一棕色包装,去除所有图案。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该政策实施后,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率下降7.2个百分点。我国控烟协会专家表示:“我国暂无类似强制措施,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已将‘控烟’列为重点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技术手段正成为监管新工具。记者在杭州某试点区域看到,烟草售卖机已全部升级为“人脸识别系统”,系统可自动识别顾客年龄,并对疑似未成年人发出警报。杭州市烟草局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准确率达98%,但成本较高,目前仅在一线城市推广。”
多位烟民对“年轻化”现象表达了不同看法。40岁的王先生认为:“年轻人尝试烟草很正常,但不应被诱导。”而30岁的李女士则表示:“我身边有朋友因为某款‘颜值高’的香烟开始吸烟,这说明包装确实有影响。”
软中华香烟批发商的库存数据反映了市场真实走向。据某批发商提供的内部报告,2025年5月,传统硬盒产品销量下滑3%,而细支、中支产品增长12%,其中一款包装采用“复古插画”的竞品,单月销量突破10万条。该批发商补充道:“我们不敢主动推新品,但客户需求确实在变。”
在政策层面,2025年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已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促销活动,但执行细则尚未出台。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尽快明确‘软性营销’的界定标准,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记者今日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多数年轻人对烟草“年轻化”现象认知模糊。19岁的在校大学生小张表示:“我觉得抽烟是个人选择,只要不违法就行。”而22岁的职场新人则坦言:“我确实被某款香烟的包装设计吸引过,但最终没买。”
在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6月,全国烟草批发价格指数为105.3点,较去年同期上涨2.7%。软中华香烟批发商透露,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部分品牌已悄然提价,如某进口细支烟批发价从每条180元涨至195元。消费者对此反应不一,有烟民表示“涨价会减少吸烟频率”,也有消费者认为“价格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针对烟草行业年轻化现象,记者联系了多位业内专家。中国控烟协会秘书长表示:“行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避免任何可能诱导青少年消费的行为。”而某烟草研究机构负责人则认为:“年轻化是市场自然演变的结果,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公共健康。”
标签: 软中华香烟批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