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政策再度成为舆论焦点。继国家烟草专卖局于今年初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香精香料管理的通知》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陆续跟进执行,引发行业震动。记者今日从“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等电商平台获悉,部分含特殊香精的卷烟产品已暂停线上销售,线下渠道也面临严格审核。
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正在对辖区内便利店进行检查。据执法人员李明介绍:“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禁止在卷烟中添加可能吸引未成年人的香精香料,包括薄荷醇、水果香精等。我们已对‘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等平台下架的‘薄荷爆珠’系列卷烟进行追溯,发现涉及5家违规生产商。”
行业数据显示,香精管控政策直接影响了烟草市场的价格体系。记者走访广州白云区烟草市场时发现,原本售价45元/条的“利群·薄荷”因配方调整,现价已升至58元。而“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的客服人员透露:“由于部分香料原料需从国外进口,且审批流程延长至3个月,成本上涨约20%。”
中国烟草协会专家王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管控并非全面禁止香精使用,而是建立分级管理制度。例如,传统焦油味、茶味等符合国标的香精仍可使用,但需通过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五步检测法’。”他引用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报告强调:“青少年吸烟率与卷烟风味强度呈正相关,去年我国15-17岁吸烟群体中,偏好果香型卷烟的比例高达37%。”
消费者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大学校园周边,大二学生张同学表示:“调整后很多卷烟失去特色,比如‘白沙’的桂花香没了,根本不想买。”而在朝阳区某写字楼工作的刘先生则认为:“这其实是好事,以前总被同事递‘双喜·荔枝味’卷烟,味道太甜,现在更清爽。”
“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的供应链经理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新的合规流程:“每批次产品需附带《香精香料使用备案表》,注明来源地(如云南香料基地的天然薄荷油)、使用比例(不得超过总重量的0.3%)以及安全性评估报告。”她同时透露,部分小品牌因无法负担检测费用(单次检测约8000元),已退出市场。
国际对比方面,美国FDA于2024年4月实施的新规更严格,将所有调味电子烟列为“受控物质”。英国公共卫生部的研究员Sarah Johnson通过邮件指出:“中国此次管控更注重本土消费习惯,例如保留了茶味、奶味等传统接受度高的香精。”
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执法难点:“线上‘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等平台易通过VPN销售境外含香精卷烟,我们正联合海关建立‘香精成分数据库’,一旦检测出违禁成分(如β-大马酮),将追溯至生产商。”
值得注意的是,香精管控也催生了替代技术。记者在长沙“白沙集团”研发中心看到,工程师正在测试“冷凝雾化香氛系统”,通过物理方式释放香气而非添加化学香料。该技术负责人表示:“初步测试显示,消费者难以区分传统香精与新技术效果,但安全性提升40%。”
市场行情显示,传统无香型卷烟销量回升。在“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销量排行榜上,“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35元/条)和“玉溪·软”占据前两位,而去年热销的“黄金叶·薄荷”跌出前十。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分析师表示:“消费者教育正在见效,去年‘无香型’概念营销使该品类增长15%。”
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某香料公司诉烟草局案”具有标志性意义。法官周健指出:“《食品安全法》修订案已将烟草香精纳入‘食品添加剂’监管范畴,生产商需取得双资质。”该案最终判香料公司败诉,赔偿某卷烟厂损失120万元。
在郑州二七广场,记者随机采访了30名烟民,其中22人表示“会尝试无香型产品”,但76%认为价格应下降10%左右。郑州烟草公司市场部回应:“根据政策要求,未来三年内将推出3款‘无香型’新品,定价将比同档次香精产品低5%-8%。”
“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的行业报告显示,香精管控政策下,烟草行业正经历“配方迭代期”。报告引用国家烟草局数据称,截至6月10日,全国已有23家企业的37种卷烟产品完成配方调整,预计到年底将覆盖市场70%份额。不过,报告也指出:“小众品牌(年销量低于5000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因为它们难以承担每季度400万元的合规成本。”
标签: 低价小熊猫烟批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