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2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最新行业监管动态,对近期烟草市场乱象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流通,并针对电子烟监管政策进行细化调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监管力度持续加码,但部分消费者仍对烟草产品价格波动及合规性存在疑虑。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司长李明透露,本月起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清源”专项行动,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重点排查烟草制品非法渠道流入、价格违规等问题。李明表示:“特别是针对云烟(中支金腰带)批发拿货环节,发现部分个体户通过非正规渠道低价销售,扰乱市场秩序。”该产品作为云南中烟的明星单品,批发价长期维持在180元/条左右,但近期监测到个别市场出现120元/条的异常低价,已启动溯源调查。
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烟草专卖店采访时,店长王磊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烟草专卖许可证》及进货台账,强调所有产品均来自省级烟草公司统一调配。“云烟(中支金腰带)批发拿货必须通过‘一证一码’系统备案,否则将被吊销执照。”他补充道,近期因价格敏感,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电子烟替代品,但电子烟监管新规已于5月1日生效,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接入国家监管平台。
在上海市黄浦区,多位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看法。35岁的金融从业者张先生表示:“电子烟新规后,很多品牌退出市场,选择更少,但传统烟草价格居高不下,比如中华(硬)一条要550元,云烟(中支金腰带)批发拿货的渠道价180元已经算亲民。”而28岁的自由职业者刘女士则认为:“烟草税持续上涨,但监管重点应放在健康警示上,现在包装上的警示语太小,几乎看不清。”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桂华接受采访时指出,烟草行业合规性仍存短板。“尽管《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明确了电子烟监管框架,但地方执行标准不一,比如广东、浙江已试点‘电子烟销售实名制’,而其他地区仍在观望。”她建议,应将烟草价格与控烟政策挂钩,逐步提高低焦油产品定价,减少消费量。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国际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今日发布财报显示,其“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至12%,较去年同期下滑3个百分点。该趋势与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电子烟产品“国标化”政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国产雪茄品牌如“红塔山(小方盒)”凭借差异化定位,批发价稳定在220元/条,成为部分消费者替代选择。
在重庆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展示了最新查获的假冒“中华(金中支)”案件,涉案金额达300万元。负责人表示:“假冒产品常通过微信群、抖音等平台分销,消费者难以辨别。正规渠道的云烟(中支金腰带)批发拿货需索取‘一物一码’溯源凭证。”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烟草监管面临“堵疏结合”的挑战。北京烟草研究院研究员陈思远分析:“一方面要压缩非法渠道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需完善合法渠道的便利性。比如,允许特定场所设立‘烟草自助机’,但需加装人脸识别和身份核验系统。”
记者在广东省走访时发现,当地烟民对“电子烟转传统烟”现象增多。一位烟龄10年的黄姓消费者坦言:“电子烟抽久了喉咙不适,现在又买回云烟(中支金腰带),但感觉价格涨了,去年一条才165元,今年直接涨到180元。”
针对价格争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烟草价格调整需综合考虑税收、成本及市场供需,近期无全国性调价计划,但地方可根据市场情况微调。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已试点“阶梯定价”,即购买量越大单价越高,以遏制囤货行为。
在云南昆明,记者注意到云烟(中支金腰带)的线下促销活动增多,但所有门店均强调“禁止跨区域调货”。一位老烟民表示:“云南本地买云烟确实便宜点,但跨省运输风险大,不如正规渠道放心。”
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下半年烟草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环保审查,特别是卷烟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标准。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所有生产基地的绿色改造,届时部分产品可能因成本上升而调价。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年轻消费者对烟草包装设计需求旺盛。某设计公司负责人表示:“合规前提下,可以增加包装的防伪元素和个性化选项,比如‘云烟(中支金腰带)’的腰线金箔工艺,既是品牌标识,也便于消费者辨别真伪。”
随着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烟草行业正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从电子烟监管到传统烟草价格管控,多维度政策交织下,消费者行为、市场格局及企业策略均面临深刻调整。云烟(中支金腰带)批发拿货的合规性与价格稳定性,或将成为观察行业走向的重要窗口。
标签: 云烟(中支金腰带)批发拿货